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特点相结合,对医疗器械产品在三个产销阶段的价值构成做详细的分解。
通过价格数据衡量关键因素对于医械价格的影响,从而找到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关键所在,为医疗器械价格合理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价值链;价格。
一、背景
医疗器械产业是指面向医院等公共医疗组织以及普通消费者(其中本文只涉及面向医院的医械产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代理、服务的经济集合,是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世纪以来,我国医械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22%左右,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其增长势头也未受到显著影响。
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医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37亿美元。
另一方面,作为近几年我国推行的多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产业,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我国政府公共财政的极大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设备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刺激。
在行业整体一片向荣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着诸多弊病,其中,最大的"隐忧"莫过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及其背后暗含的产品定价"黑箱"的破解。
我国经过前几轮的"医改",重点打破了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利益链条的固化格局。
总体上剔除了药品价格当中相当一部分的"不合理成分"。
使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由于医械行业的复杂性与医械产品的多样性,使得国家无法像治理药品价格问题那样对医械市场进行有效快速的整顿。
二、理论介绍
价值链理论最早是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在理论应用方面,传统的(企业)价值链模型往往用于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战略成本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微观层面。
但当我们将研究主体由企业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特定产业时,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又有了新的拓展。
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特定医疗器械产品的产销价值链,来还原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中的增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找到医疗器械产品价格"虚高"原因,从而为医械产品价格合理化提供建议。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特点
从发展时间、市场成熟度、技术能力、年人均医械消费、以及药械消费比上看,参考欧美和日本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的医械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初段。
该阶段的显著特点一是医械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大。
二是企业多而散。
三是技术能力较弱。
另外,医疗器械行业的三大特征也影响着我国医械产品的最终采购价格。
首先,信息不对称导致医械价格虚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ichael.Spence认为医疗卫生领域中存在着最为复杂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既存在于病患与医务人员之间,同样也存在于医药企业的医疗机构之间。
其次,资产专用性决定其规模经济效益。
最后,我国医疗器械的产销特点决定了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竞争程度。
以医疗耗材为代表的低端产品生产厂商非常多,所以价格竞争非常激烈,而随着技术含量与投产规模的提高,同类厂商逐渐减少,价格竞争程度也就越小。
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价值链分析
经过对几家典型医疗器械产品产销企业的分析调查,得到调整过后的典型医械价值链分析范式。
该范式大致还原了以3CCD(3晶片,代表清晰度)数字成像系统和高级光学内窥镜为代表的国内中端医疗器械产业价值链的基本状况。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价值链
本次调查,抽取了3款国内市场上的主流医用3CCD高清数字成像系统,其中两款为自主品牌(深圳SZ公司和杭州RT公司),一款为进口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仪器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医疗信息化发展浅析品牌(德国W公司)。
以及5款耳鼻喉科高级光学内窥镜,分别来自浙江JD公司、浙江Z厂,辽宁SD公司,德国W公司和德国KS公司。
(本文所涉及的八款产品在2013年在华销售量均过千,销售额都超过五千万人名币。
下面我们将八款产品的价格信息在表格1中展示,成交价为随机抽取30笔采购价格平均数)。
表格1
说明:德国W公司与KS公司没有在华生产线,也没有专门销售团队和网络,只有全国和省级代理,不直接从事销售终端业务。
其出厂价格为其在华代理公司销售给业务员或者医疗器械公司的价格。
流通价格为销售员或医疗器械公司间的二次转售价格。
成交价以招标单位公布最终中标价为准。
一次加价代表流通价比出厂价的增长百分比,二次加价代表成交价比流通价的增长百分比,总价加代表成交价比出厂价的增长百分比。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深圳关外「租赁经济」告急从价格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同类产品,国外产品绝对价格高,且价非常大。
但是流通和销售环节加价幅度小,国产医械产品价格低廉,但是利润率高。
(2)医疗器械产销企业总体获利水平状况总体居于高位。
(3)经销商-医院,即采购环节的二次加价幅度明显高于厂商-经销商的一次加价幅度。
根据以上三条提炼的价格信息,对照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价值链。
我们找到影响这两种医疗器械产品产销价格的关键因素。
(1)生产环节:这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但是产品的技术集成度非常高,换言之,无需企业单独研发核心科技,只需做好各项技术的兼容和软硬件的集成就可以。
在生产环节,成本主要用于购买半成品零件比如3CCD摄像系统的晶片主要来自日本的松下,摄像系统软件则是委托软件公司开发或是直接向其购买。
内窥镜用的高精钢和纤维材料主要来自德国。
另一方面则是行政审批。
有业内人士透露,要从药监局以及其他卫生主管部门完整办理生产许可证、经营执照以及相关证书,少则几十万,多则成百上千万,而证书的有效期往往不到5年。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中小规模的医疗器械厂商的证书是不齐全的。
对比两项生产环节的主要可调节成本,应该说,医疗器械生产上游的供应链环节的缺失而引致的材料与技术采购价格过高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
而对于行政审批成本的缩减则是能够当机践行的。
(2)流通环节:调查发现,这一阶段的成本损耗主要用于临床检验和产品推广两方面。
对于国产品牌,这些花费通常是由经销商而非厂商承担,而国外医械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设备工业产品设计别了,青涩的深圳产品由于品牌知名度较高,所以往往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在临床检验及产品推广上,或者说其临床检验的环节已经在其生产国由厂商完成。
而越是新的品牌,对应的推广费用也就越高,也就造成了表格1中的"一次加价"幅度势必更高。
而产品推广主要有参加医疗器械展销会以及承办医学专科学术研讨会两种形式。
近几年,二者的成本大致在2-5万元一次。
另一方面,由于价格信息的相对公开,以及不同品牌之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使得厂方销售代表的转售价格无法定得过高。
所以国内品牌相对更高的40-50%一次加价幅度背后不仅是更低的绝对盈利值,而且需要承担更大的推广成本以及经营风险,以国产品牌的厂商销售员为代表的一级经销商的真实获利水平在10%-15%左右。
远低于医疗器械零售企业26%的利润率(2013年数据)。
(3)销售环节:经销商-招标部门(医院、卫生局、各级政府招标采购中心)确定成交价格的过程往往不是单纯的竞标,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游说、公关活动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私下协商,特别对于国产厂商而言更是如此。
而这一阶段的成本花费也主要用于销售公关和处理税务事项。
如果说本土医疗器械厂商22%的利润率(2013年)是维持行业崛起之必须,而一级经销商的实际获利空间被不断挤压利于"倒逼"医械产销商整合销售网络、规范本土医械品牌合理竞争的话。
那普遍存在于销售环节的"权钱交易"则是当下主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结构工业产品设计上海市2010年第一季度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公告管部门最需着力整治的方面。
因为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相比,产品在销售环节的增值水平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除非有人为设立的附加交易障碍和竞争准入门槛,否则医疗器械产品在销售环节的二次加价幅度绝不至于如表格1中反映的如此之大。
有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那就是本文抽样的八种医械产品在公立与私立医院的价差。
在三款进口医疗器械的成交价上,以"福建帮"为代表的私立医院以及公立医院承包商普遍低于传统公立医院5%-10%。
而在五款国产医疗器械的成交价上,那价差更是达到了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造型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创新驱动力探讨反观公立医院,其医疗器械的采购业务往往与当地医疗器械销售公司或特定销售员相捆绑,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回避或弱化招投标等市场竞争,甚至医械销售公司和业务员与医院领导有亲属关系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只要公关做到位,产品无所谓,价格还有可能越高越好。
"的现象一直非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外形工业产品设计中美缺陷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比较研究常普遍。
另外一方面,税务处理的硬性要求也使得销售单位和个人无法规避高税率,从而也相应抬高了产品的交易价格。
出第三类医疗器械外的绝大多数医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医疗事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是比较小的,大可灵活的采取税务处理方式。
生产单位所面临的增值税率为17%,而销售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虽地区间有差别,但是普遍可以控制在5%-10%。
通过这一政策的灵活处理就可以实现医械采购成本10%左右的缩减。
五、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第一,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众多中高端产品价格水平过高,且同规格产品中,本土品牌与"洋品牌"价差巨大。
其中,进口国外产品的绝对高价来源于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的供应链上游对于技术和原材料的垄断。
其实质是中西方在医械研发机制和技术能力,以及相关产业(如电子、材料科学、光学等)方面的整体差距。
第二,国产品牌的医疗器械价格存在"虚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终端销售环节以"回扣"为典型的屡禁不止的医疗腐败现象。
长期来看,国家层面振兴医疗器械制造业,培育本土优秀医疗器械厂商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满足新医改的整体要求。
对于医疗器械政府采购环节的"反腐"行动则应当机立断,刻不容缓。
作者简介:申屠志珑,男,1988年7月22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浙江财经大学2012级产业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与竞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