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器材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刍议
-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刍议
2019/03/05
内容摘要 :小提琴声伴随着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生,音乐的启发让大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琴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文精神以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感受。
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将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的创造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工业设计中。

  关 键 词 :爱因斯坦 人文精神 工业设计教育
  
  一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他的科学成就,其实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
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曾说:“我从6岁开始拉小提琴……而真正懂得音乐还是在13岁左右,那是爱上了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事。
”这样一位酷爱音乐的科学家,悠扬的琴声伴随了他七十余载。
难怪他常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

  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音乐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就像一盏永恒的明灯照亮着他前进的道路。
精神世界的丰富能给人们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和追求生活的最高理想即真、善、美。
在科学上,大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物理学的优美的图景,同样在艺术中,他也为我们奏出了动听的乐章。
由此可见,一位科学大师除了具备数理知识之外,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
爱因斯坦拉琴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文精神虽然不能直接指引大师去解析数理奥秘,但是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感受,从而有助于他们成就辉煌的事业。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变革和开拓世界的无穷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另一方面,人类为每一次科技的向前迈进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吞咽着苦果,如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情感淡漠等现象的出现。
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最终价值。
工业设计教育的作用就是,它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融会到产品之中,以期感染和启迪广大消费者,它引导设计师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置身于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背景,努力体现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找回设计的人文精神,体现与时代平行的人文特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研发工业产品设计基于工业设计视角的医疗护理信息化产品设计研究价值探讨征,创造丰富的设计文化,将成为今日设计界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入21世纪,站在竞争前沿的工业设计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其教育在授人以系统知识的同时,强化人文精神塑造。

  
  二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重在体现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工业设计教育本身固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然而,知识与能力、为学与做人、情感与理性的割裂,以及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是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薄弱方面。
人文精神不是先天生成的,只有通过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人进入人文精神的殿堂。

  人类几千年积淀的文化是人类主体创造活动的结果和主体生命价值的展示。
文化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内涵丰富、多维空间的基本图景。
它的魅力在于其生成活力和蕴涵其间的感召性意义。
工业设计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是设计文化内涵的体现,通过对大批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对产品功能的合理安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仪器产品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基于辅助的《工业设计史》教学研究排,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而物质生活恰恰就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体现。
工业设计在创造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人类不断从实践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过程。
这种过程以不断改变着的、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也体现设计的目的――为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工业设计从技术层面上升为社会层面,从技术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可以说设计是实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理想的最好中介。
它一方面基于对自然的认识,通过人类的实践完成;另一方面基于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即人与物质的关系在精神上的作用。
通过设计实现这一过程,体现了设计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机制,人类的文化多样性是通过对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过程而不断发展体现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向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过程。
用这样的视角来审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众所周知,自儿童时代开始乃至终身的不断修养,在使受教育者以广东深圳专业医用设备开发工业产品设计产品速递自然人升华为文化人的过程中,唤醒一个人文化创造的主体意识,人文精神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尚未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天才也难有很大作为。
所以教育界提出把人文精神与一切专业学科结合起来,打破专业方向之间的屏障,切实加强设计教育的互融性和交叉性,构建崭新的设计教育新体系。

  工业设计教育是具有统一性的知识综合,又是不断向外扩散的动态体系,它需要有横向的多维关联,更要有纵向的时空延续。
面对一个空前开放的世界,我们眼前会是一个多彩的天地,人类的思维方式进入了非线性阶段。
抽象与具象、理念与直觉、再现与表现、主体与客体、现代与传统、语言与意义、精神与物质……这些曾被视为对立的东西走向统一,人类文明史上一切闪光点都被现代人所容纳所接受,因为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同以往任何时代都大不相同,这将有力地推动工业设计向前发展,进而也影响着工业设计教育。

  
  三
  
  我们在探寻爱因斯坦的心路历程中,感受到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结构工业产品设计大律师的医疗冤案琴声在他的一生中是莫大的精神安慰和幸福源泉。
大师认为,科学与艺术在目标追求和探索上是一致的: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艺术则是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未知与和谐。
工业设计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揭示外部物质世界,与科学为伴,是理性的,同样又需要揭示内部精神世界,与艺术产生共鸣,无疑又是感性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艺术的最大价值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
”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身融为一体,去铸就人文精神。
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的眼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享受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当人们评价一件产品时,常用艺术的眼光来评价设计的优良与否。
譬如,节奏和旋律是工业设计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之一。
设计的节奏和旋律体现原是用来比喻形式感觉,现在更多地称之为审美通感。
运用通感进行联想和想象,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宽广的时空境界。
设计师通过艺术感悟,在其设计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创造的灵感。

  我们一直崇尚德国的工业设计,其产品在品质上堪称世界一流。
从1907年在慕尼黑成立的德国工作联盟,提出艺术和工业技术相结合,到1919年在魏玛创建著名的“包豪斯”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再到1953年创建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倡系统设计理论。
德国人的设计思想一直是主导世界设计的主流,德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为世界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工业设计师除了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支撑着的严谨思维方法之外,人文精神的浪漫气息的熏陶也是不可或缺的修养因素。

  笔者以为,工业设计教育应该避免学生埋头读死书,重技能和对美的事物反应迟钝等现象的出现。
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人文精神不仅能求真、引善、尚美,还能使人的品质净化,从真正意义上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因此,有许多杰出人物都在广东深圳专业医疗电子产品结构工业产品设计研发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塑造完善的人文精神。

  
  四
  
  今天,爱因斯坦的琴声渐行渐远,但是,琴声所留下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工业设计教育中科技和人文融合的必然性。
人文精神的塑造主要是传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析授人文学科知识,使人获得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类自身内部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则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人们掌握科学知识、方法和能力,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人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身的提高与发展,人应该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文中体现科学基础,科学中内含人文精神。
二者密切相关,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的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多种因素的满足,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仅仅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人的需要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
科学教育只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人文精神的塑造,则需要人文教育来担当。
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融合的前提是两者相通互补,相通可以融合,相异才能互补。
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本途径是教育。

  工业设计的课程结构体系,长期存在着为培养专才而专业课设置过窄的弊端。
将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封闭起来,势必影响到人才的培养。
强调课程结构体系的综合化,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在课程结构体系中是当今工业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融合还必须体现在课程内容上。
应开设复合型学科知识课程,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去,使专业课程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
工业设计教育主张的教学模式应是以设计综合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的崭新模式。
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
从表面上看,它是由技能与观念的碰撞和融合而出,即感性与理性、技能与观念、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本质上看,它表达了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技术诸多差异与共生中奔涌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的职责将不再是向学生的头脑填塞过去的文化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师。

  教学方法的创新实施者――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设计人才能否走向成功。
有位学者曾说过,21世纪的老师,不仅要面向所从事的本学科教学,而且还要面向与本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

  教育在于把人的思想提升到一种境界。
教育的提升,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升。
工业设计教育同样面对的是最生动、鲜活的人的心灵。
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世界的探索,没有对审美的敏感,没有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就很难“合格”地参与人类自身的教育活动。
只有那些切入心智,唤起学生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
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表现为“豁然开朗”,表现为心灵的共鸣、视野的敞亮和思维的共振。

  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最佳途径。
如邀请知识界、学术界及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为大学生开设各种人文讲座,凭借他们对学术前沿、尖端技术的把握,使学生启迪智慧,贯通知识,开阔视野,更上层楼。
此外,引导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并广泛参与,从活动及其所创造的文化氛围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得到润泽与陶冶。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展示人类伟大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人情的孤独,人性的失衡,说到底还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面对困惑,我们对科学发展的人文思考更加关注。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正如龚育之先生所言:“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今日的工业设计不是简单地作为“物化”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参与到我们对世界的关系构成之中。
工业设计发展的走向必然顺应时代要求,工业设计教育也必然积极应对。
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逐渐提高,工业设计教育也将随着认识深入走向更高的境界。
笔者认为,工业设计教育的人文精神塑造,应该是在接受系统专业学科的同时,努力学好人文学科,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的创造主体意识,自觉地、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工业设计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未来。

  
  参考文献 :
  
  [1]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M].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85.
  [2]胡建国,张月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齐鲁艺苑,2004.(3).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设备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启程·医疗工艺设计:轩蕾)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