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已经建起了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但医疗建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与三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甚至还在延续老式苏联的设计体系与方法,中国的医疗建筑设计深度和过程还是“粗线条”式的,或者说是“不清楚”式的。
笔者这次主要谈的是医疗建筑方面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深度,因为医疗建筑在所有建筑类型中是最复杂的,也是专业性最强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造型工业产品设计高新技术的深圳探索的建筑,设计深度不够是导致巨大浪费、造成返工的根源,甚至造成多次返工,而且对后续医院的使用也将产生很多问题。
“中国式”医疗建筑设计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中国式”医疗建筑在设计前期存在着设计依据不足的问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设备外形工业产品设计常用医疗器械三种清洗方法效果比较题,整个医院建设只有几页或十几页纸的设计依据,几乎没有一个合理完整且专业的未来规模策划,项目一开始院方便急于开始设计招标,整个医院设计过程中没有和医疗建筑师一起按照设计进程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仪器工业产品设计谈医疗器械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编制三次专业设计依据的过程,同时也没有用三次设计依据来指导不同阶段的设计。
院方与设计院在设计前或设计中同样也没有编制一部 Room Data (房间设计依据),几百页的房间数据是医院设计的专业依据,也是后期施工的依据和医疗建筑工程预决算的依据,它是指导设计院的“建筑专业”将设计深度深化至1:50比例的重要文件,它甚至能帮助医疗建筑工程实现未开工先“决算”,是控制整个医疗建筑工程建设的必备“法宝”。
但很遗憾的是,在中国式“粗线条”的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医院方和设计院的设计师们都没有去重视和编制这套专业的Room Data。
其次,“中国式”的医疗建筑施工图设计图纸深度只能到1:100的比例,达不到医疗建筑设计图纸所必须的1:50的比例深度。
在中国起牵头作用的“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图纸(又称建筑专业条件图)的深度只能做到1:100,而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图纸深度是1:50的比例。
1:100比例的施工图设计深度所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完整准确地表示出各个房间的各种医疗设备、电器、气体等的接口与插口的位置与数量,从而导致了水、电、弱电、空调等专业的设计图纸不能准确地标注与布置各个房间内的各种管线、接口与插口等,导致医院在建成后安置的时候才发现各种管线、插口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预留。
由于目前中国医疗建筑设计深度的不足,使整个医疗建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并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导致了医疗建筑工程在建成后的安置过程中需要大量返工或者二次施工,甚至多次施工。
第三,目前大多数中国设计院的医疗建筑师没有能力质疑和纠正院方科室主任所提出的要求,医院科室主任懂医学,懂患者,但未必懂医院!医疗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是由院方(医生)来主导,却不是由专业“医疗建筑师”来主导,医疗建筑的建设作为一个面积的概念,医生是无法掌控的。
以上三大问题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的医疗建筑设计体系,其设计深度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因此在中国,医疗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大量浪费与功能缺陷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过程缺乏三次设计依据
中国建设一个投资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医院工程所对应的设计依据往往只是仅有几页或几十页图纸的“简版”,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
医院方面和设计院的设计师在建设前期整理不出合格专业的设计依据,而大多数设计单位里没有真正的专业医疗建筑师,最终的结果变成是医生指挥着设计师按照他们或许不完整的想象来画图。
而在发达国家,医疗建筑设计的做法则更为严谨。
根据医院设计进程的不同阶段,院方在“医疗建筑师”的辅助下,分别提出针对总体规划、针对单体建筑设计(包括方案阶段)和针对房间功能布置设计的三个详细设计依据(Room Data)。
一个医院的建设,院方在医疗建筑师的辅助下,至少要提出三次设计依据,这三次
广东深圳专业全身伽马刀产品设计公司浅析化工设备设计如何实现防腐蚀设计依据包含非常详细的医院设计要求,少则几百页纸多则几本书的厚度,因此像我国只靠几页纸的设计依据就建起来几十万平方米的医院,这在发达国家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当下,门诊手术在全球快速发展,医院设计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器材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浅谈"互联网+医疗"对医院门诊科室的规模把握变得相对复杂,门诊量与科室面积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变得难以掌握,尤其表现在对各科室候诊区面积的分析与掌控方面。
因此院方往往需要单独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医疗建筑师”来辅助编写现代医院建设的三次设计依据。
将问题不断地传递给下家
现代医院的大部分房间都要求配置医疗器械、电器、气体、上下水等各种接口与插口,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设计中“完整全面”地决定这些设备插口与接口的数量与位置?答案是“医疗建筑师”!因此“医疗建筑师”必须完整地了解每个医疗房间的使用功能,但目前中国设计院在房间功能布置的设计中存在着“缺失与不清及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是造成医院建设返工或多次施工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医疗建筑是在医院方、设计方(包括设计方内部的各个专业)、施工方、装修方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建起来的,从设计到施工几乎都是在一种“不清楚”的状态下进行,整个建设过程将“不清楚”进行到底。
第一个“不清楚”者:医院方(甲方)。
医院方在医院建设前期更多地关注项目的设计外观,在没有完整的功能策划和专业的未来功能评估前,就急于开始设计招标,而不是去花时间与精力对不同科室的各个医疗房间提出非常具体的设计要求,医院方也不会委托专业的医疗建筑师去详细地研究各个房间的设计依据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交给了设计单位去决定。
第一次将对于房间内各种接口与插口的详细位置与数量问题“不清楚”地绕过去了,移交给了设计单位!
第二个“不清楚”者:设计院建筑专业的建筑师。
设计院接到任务后,由于建筑专业的设计师比院方更不了解不同科室的医疗程序与医疗设备情况,因此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工业产品设计不同材料的艺术工业设计探究对房间的构建只能按照建筑图(又叫建筑条件图)设计到1:100比例的深度,但这个比例的图纸并不能准确全面地表示出各个房间的平面、立面及接口的具体位置和数量。
从图纸上看基本上是个空房间,建筑专业把这套深度不够的图纸又移交给了下家,即水、电、弱电、空调等专业,将其用于进行设备专业的施工图设计。
第三个“不清楚”者:设计院的设备工程师。
在多数情况下,设计院的设备工程师们就更谈不上了解医用房间了。
既然建筑图上没有详细全面地标识出各个房间医疗设备、电器、气体、上下水等的接口与插口情况,也没有各个房间的完整设计依据,因此这些设备工程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每个房间接上插口,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无从谈起,最终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施工单位。
第四个“不清楚”者:土建施工单位。
土建施工单位接到设计院的施工图后,会遵循按图施工这个基本原则。
他们不会去了解每个房间建成后的功能,也不去深究各个医用房间接口与插口的数量与位置,更不可能准确地去预留各种必要的管线和接口与插口等,在医院大楼被建起来后甚至还会还告知院方,这些预留都是下面装修公司的事。
第五个“不清楚”者:装修施工单位。
毋庸置疑,装修施工单位更不懂医疗建筑,因此也谈不上了解各个医用房间。
多数情况下,施工单位在赶工期的压力下不会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这些与医疗装备有关的问题,只是按照医院方的要求,尽快完工。
因此装修单位基本是参照原设计院的图纸进行施工,自身不会深究某个房间的某个墙面该有什么样接口与插口,该预留什么设备的安装条件等。
最后又转给院方,虽然从表面上看医疗大楼是建了起来,但最初的问题从设计依据开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械设备工业产品设计论工业设计的媒介化应用始,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医院。
大楼建好后,院方搬入时会发现建筑各个房间的接口、插口、端口等没有预留,该留管线的位置管线没有接来,甚至该放医疗设备的地方都没有提前做安装预留,这个时候医院方不得不开始策划各个房间,并讨论房间的医疗设备、电器、家具等的具体安置问题,然后再找来施工单位二次施工,把刚刚装修好的墙面重新打掉,再引入各种管线,有的即使搬进去了也仍需再拆砸修补,这就是“本末倒置”地把 “不清楚” 进行到底。
缺乏真正懂医疗建筑的专业医疗建筑师与规划师
很多设计院声称自己的设计特长是医疗建筑,但这不并能说明他们有真正懂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建筑师”,或许他们曾经深度设计过很多中国式医院,但这其中主要是指建筑外观,至于对内部的详细医疗功能了解的也许并不多,也没有能力去指导医院各科室主任该怎样规划和使用自己的科室。
这里涉及到一个医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笔者希望伴随着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能尽快地培养出一批真正懂医疗建筑的设计人才。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医生懂医、懂病人,但医生(包括院长)未必懂医院!医院在建设问题上是个建筑的概念。
由于医生们不是建筑师,对面积规模往往不能准确掌握,所以医院作为建筑其设计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医疗建筑师”来主导与掌控,而不是医生!而专业的医疗建筑师、医疗设计师还需要有能力指导医院的各个科室主任该怎样去使用和安排科室,包括应对门诊量的变化所做出的各种安排,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反过来,由医生们来指导设计院画图。
当然,“中国式”医疗建筑设计的形成(设计深度远远不够)也有甲方(医院方)的问题,院方通常会误认为一个以“国”字号冠名的大设计院的设计会很专业,但实际上未必。
在医疗建筑设计的问题上,其设计深度未必能与一个发达国家的私人小事务所相比。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医疗建筑的设计过程是必须由三次设计依据(包括Room Data)来指导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达到1:50比例也是一个必备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