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器械外观工业产品设计企业研发迁移机制及中国研发集聚研究
-企业研发迁移机制及中国研发集聚研究
2019/03/05
首先从产品市场、知识创新等级、既有区位因素和研发要素投入四个维度来认识影响企业研发迁移的推力、拉力因素,进而在宏观层面研究近年中国企业研发迁移表现出的特征,结果表明:向东部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经费投入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人员投入;主导省市在人员方面的优势低于资金优势。

  关键词:企业迁移;研发;集聚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1-0094-05
  
  近年中国研发企业和企业研发活动的迁移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不断向北京、上海等全国性中心城市及南京、成都等区域性中心城市集中。
虽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研发迁移的研究视角和对象仍不全面,目前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或研发中心的迁移上,分析其对企业、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影响,如技术扩散、技术进步等。
对中国区际研发迁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此类研究中,也以对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迁移的研究为主,将其作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转移的一个部分展开。
为进一步认识国内企业研发迁移规律及国内研发活动集聚特征,本文首先从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研发迁移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然后在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研发活动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及变化趋势。

  
  一、企业研发迁移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一)研发迁移的形成机理
  研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研发迁移是企业实现利润和成长目标的重要战略手段。
研发区位选择是对不同区位实现企业目标程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各区位实现企业目标的程度受“推”、“拉”两种力的作用。
随着市场、资源分布的格局发生变化,每个地区作为研发活动的备选区位,推力和拉力的构成、大小都在发生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也在改变。
如果一个区位相对于研发活动目前所在的区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要求,且迁移带来的收益能够补偿迁移成本,研发迁移就将发生。

  
  (二)影响因素
  一个区位对研发活动的推力与拉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认识:产品市场、知识创新等级、既有区位因素和研发要素投入。

  1 产品市场因素
  影响研发活动分布的市场因素可分为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两个方面。
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存在正面影响,而市场竞争强度具有负面影响‘“。
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且变化迅速,通过研发迁移可以发现和了解市场。
对跨国公司来说,更是需要根据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标准重新研发以适应要求。
因此,开发适应性技术和产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迁移的重要特征,市场规模决定迁移动力。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当竞争对手进入某一市场,企业往往会采取追随战略,以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
根据Belderbos的策略性研发本地化模型,一个跨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迁移将对其竞争对手的研发活动迁移产生影响,这种策略性影响的强度取决于产品市场上相互间的竞争程度。

  
  2 知识创新等级
  知识创新按等级可分为原始创新、适应性创新和模仿性创新三类。
原始创新和适应性创新对市场来说都是新技术(new-to-market),前者来源于企业的基础性研发,后者来源于应用性研发。
模仿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模仿而获得他人的技术,这种技术对企业自身来说是新技术(new-to-firm),然而对市场来说却不是新的。
研发迁移将提高企业获取外部研发资源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创新,但是这种作用仅限于模仿性创新,对原始创新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3 既有区位因素
  既有区位因素指现有研发活动或生产活动的区位分布情况。
研发区位选择受到以前区位选择的影响,因为在既有区位做研发投资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将超出其他地方,所以许多公司在进行研发投资时往往选择“非绿地投资”。
另外,跨国研发活动迁移往往是跟随着生产转移,以满足产品本地化的需求。
研究表明,外资企业更倾向于将研发活动布局在边境地区或主要工业地区。
工厂企业倾向于将研发活动布局在中心一外围特征更明显的地区,这也是受到了生产布局的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相对于知识溢出所具有的吸引作用,生产中的成本因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 研发要素投入
  研发要素投入包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知识产权保护、资本供给等。
各区位研发人员在质量、价格和易获得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知识溢出的存在又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在知识存量高的地区从事研发活动,并导致研发活动集聚,但知识溢出对公共研发活动的区位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研发活动分布与迁移的又一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不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阻碍研发活动迁入的重要“推力”。

  
  
  二、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迁移与集聚
  
  因数据缺乏,在微观层面直接验证企业研发活动迁移的决定因素是困难的。
不过,微观层面企业研发活动的迁移,在宏观层面将导致研发活动分布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以上各种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同时,在宏观层面分析研发活动的迁移与集聚能更清楚地认识研发活动的地区差距,这是合理引导和调整研发活动分布的基础。
下面使用宏观统计资料,分析近年研发活动分布与变动情况。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分析数据主要来自1997-2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仪器器材工业产品设计脂肪肝医疗体操006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企业研发一部分在企业内部进行,还有一部分通过合同、捐赠或其他形式在企业外部进行,所以企业研发迁移将直接影响全部主体的科技活动的分布。
那么,从宏观上分析企业研发迁移需要从整个科技活动的分布开始。
反映科技活动规模的指标主要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及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等。
从统计口径上看,本地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即使发生跨地区的迁移,只要迁移后的活动仍在该企业的执行部门内,其所发生的支出就仍会统计在本地科技(研发)活动总支出中。
因此,在宏观层面,无法直接计算科技活动和研发活动的迁移规模。
只能通过分析经费支出、人口的分布来判断科技活动的相对集中情况。
下面分别从地区整体、大中型企业两个角度,使用科技(研发)活动经费筹集额、科技(研发)活动人员数量等数据,分析科技(研发)活动的分布与集聚。

  (二)全社会科技活动、研发活动的分布和迁移
  1 科技活动的区际分布及变化
  图2显示了1997-2005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显然科技活动投入在不断向东部地区集中。
东部地区经费筹集额所占比重持续增长并已超过65%,另外三个地区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中西部所占比重均不足15%,东北地区不足8%。
不过比重变化反映出的是一种相对迁移。
在此期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费筹集额的绝对规模仍有大幅增长。
1998-2005年,东部地区筹资额从 723.41亿元上升到3443.1亿元,年均增长25%,另外三个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都在20%以上。
广东深圳专业康复仪器产品设计公司产品设计中的易用性研究技活动人员分布及变化与经费筹集额表现出基本相似的特征,东部地区比重不断上升,另外三个地区比重持续下降。
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低于其经费筹集额所占比重,另外三个地区则刚好相反。

  按省市区分别计算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经费筹集额与经费内部支出的空间集聚特征更加明显。
2005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经费内部支出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9.9%和108.2%,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的变异系数只有83.4%。
但从变动趋势来看,科技活动人员的集聚趋势在逐步加强,其变异系数从77.6%上升到83.4%,而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变异系数从116.6%下降到109.9%,经费内部支出的变异系数从117.4%下降到108.2%。

  2 研发活动的分布与集聚
  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类似,1998--2005年东部地区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的比重有大幅上升,从59%提高到67.3%。
在绝对额方面,东部地区从288.6亿元增长到1649.2亿元,年均增长28.3%,另外三个地区年均增长速度也都在20%以上。
分省看,研发投入分布比科技投入更加不均匀。
2005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变异系数为117.4%,比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变异系数高9.2个百分点;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的变异系数为91.9%,比科技活动人员的变异系数高8.5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集聚程度也高于研发人员,但差距逐年缩小。

  按省来看,研发活动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一方面这里资金充足、人才集聚,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对研发有更高的需求。
1998年北京市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的比重最高,达到21.1%,近年虽然有所下降,2005年仍有15.6%。
正是北京市所占经费比重的大幅下降导致变异系数的降低。
如果不考虑北京,在1998~2005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变异系数从108.9%上升到123.1%。
在此期间,原来比重就较低的省份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比重有较大提高的只是少数几个原来比重就较高的省市。
1998年,比重最高的五个省市区的累积比重为52.3%,2005年E升到53%,而比重最低的五个省市区的累积比重从0.8%下降到0.6%。
因此,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正由北京市一家独大的局面向少数几个省市共同占据绝对主要地位转变。

  相对于资金方面的优势,北京市研发活动在人员方面的优势要低得多。
虽然北京市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的比重也是最高的,但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与人员全时当量比重的比值却是最低的。
江苏、广东两省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不过,与资金优势近年的变化趋势不同,北京在吸引研发人才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广东等地也是如此,研发人才的集聚程度因而随之不断上升。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分布与转移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并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
1998~2005年,东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从118.9亿元增长到855.3亿元,年均增长32.6%,占全国的比重从60.3%上升到68.4%。
同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支出额也都有大幅增长,但增速明显要慢,所占比重都有不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产品工业产品设计论产品设计中的技术要素同程度的下降。
研发人员的集聚程度要低一些,但近年保持以更快的速度转移集聚。
1998--2005年,东部地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了12.7%,比重从43.3%增长到54.9%,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年均增速分别只有1.9%和3.8%。
与全社会科技、研发活动相比,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经费和人员投入都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表明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上升。

  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并在进一步集聚。
2005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比重最高的是江苏和广东,分别达到11.9%和11.8%。
比重最高的五省市累计占全国的44.7%,较1998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
衡量集聚状况的变异系数也从86.0%上升到92.3%,提高了6.3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比重最高的是广东、江苏,比重最高的五省市合计占全国的56.6%,与1998年相比上升了5.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
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变异系数从111.1%上升到121.2%,增长了10.1百分点。
显然,大中型企业研发人员的集聚程度也显著低于经费集聚程度。

  (四)经费投入与人员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械仪器工业产品设计医疗建筑的循证设计分析投入集聚水平差异的原因
  科技、研发活动按经费支出衡量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按人员投入衡量的情况,但整体来看,差距正逐渐缩小。
这种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的形成,首先因为资金与人才在流动性上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由于制度原因,资金流动性高于人员流动性,在研发经费投入伴随着经济的不平衡增长而快速集聚时,研发人员的集聚则相对滞后。
但是,在此过程中,研发人员也积累了流动的势能。
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活动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管理体制的转变,研发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其集聚水平随之有显著上升,从而与经费的集聚水平相趋近。

  两类投入集聚水平的差异也是因为地区间经费投入强度不同。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按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支出计算的研发投人强度会有不同的要求,并导致投入的不同增长速度。
一方面,发达地区有更大的能力增加经费投入,推动其人均经费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越高、高技术产业比重越高,对研发活动水平、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支出也有越高要求。
由于这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支出就必然存在差距,导致研发人员在统计上比经费支出分布得更加均匀。
但在特定阶段,如果落后地区人均经费支出有更快增长,就会出现人员集聚程度上升、经费集聚程度相对下降、两类投入集聚程度收敛的情况。

  
  三、总结与政策建议
  
  研发迁移是企业实现利润和企业成长目标的重要战略手段。
微观层面企业研发迁移将导致宏观层面科技与研发活动的再分布,随着企业研发迁移的发展,近年国内科技与研发活动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用变异系数来衡量,科技、研发活动经费投入的集聚水平高于人员投入,但人员投入的集聚程度趋向上升,而经费投入趋向下降。
全国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近年经费投入集聚水平下降是因为广东深圳专业超声波清洗机产品设计公司浅析敏捷工业设计方法北京所占比重的大幅降低,但比重最高的五个省市的累积比重仍有所上升,表明研发支出格局已由北京市一家独大向少数几个省市共同占绝对主要地位转变。
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集聚水平趋于提高,人员投入在以更快的速度向东部转移。
研发活动经费支出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人广东深圳专业多功能颈腰椎治疗牵引床产品设计公司复用医疗器械润滑防锈的应用进展员投入,但差距逐渐缩小,一方面因为资金要素与科技人才要素流动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因为地区间经费投入强度的内生差异。

  在市场机制下,研发迁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但研发资源向东部地区不断集聚也成为地区差距持续拉大的重要推动因素。
由于知识所具有的溢出效应,进一步集聚的动力会不断积累并推动集聚过程持续下去,地区差距也会因此不断扩大而无法自动收敛。
有鉴于此,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投入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从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合理引导研发活动分布和集聚,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平衡发展,以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发挥科技进步在消除地区差距中的作用。
重点是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产业导向和区域导向,指导创新投入,加强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
同时,在技术等级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确定不同地区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使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发展主导方向相匹配,这既是推动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也是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一方面同时面临迅速推动产业结构和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要求,一方面区域分工格局正从传统的部门分工向部门分工、产业链分工并存的局面转变。
在此背景下,东部地区应重点加强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的相关研发活动,中西部地区重点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传统部门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工业产品设计基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辅助医疗产品设计研究改造升级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制造加工环节的相关研发活动。
另外,国家还要综合运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促进研发成果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流动和扩散。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