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正式进入4G时代,医疗与信息通信技术进入了飞速融合阶段。
这种融合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不但推进了人民健康和卫生服务平等化进程,而且使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变革不但蕴含着社会价值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本文简要阐述了移动医疗的概念及背景,并对国内外近十年来“移动医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供国内同行借鉴。
【关键词】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应用综述
1 移动医疗的概念及背景
伴随着科技水平持续良好发展,中国已然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在医疗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医护推车、床旁信息终端的普及渗透率日渐提高,医疗信息领域的移动互联化需求迅猛增加。
对于移动医疗,美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协会(HIMSS)给出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智能手机、3G/4G移动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
移动医疗以它使用便利、成效明显、易普及等特点,推动了医院信息化进程,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2 国内外移动医疗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就当前全球移动医疗的应用情况来看,美国占到了半数以上,欧洲约占五分之一,非洲与拉美地区占12%,亚太地区则仅占4%。
移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一些应用:远程监测、远程管理、远程数据获取、疾病与流行病传播的跟踪及诊疗、面向医疗技术人员的联合诊疗与护理以及慢性病与健康管理等支持。
2.1 移动医疗在临床工作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医疗在临床工作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医疗系统在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国外医院的数据采集工作就普遍使用掌上电脑(PDA)来完成。
此后,技术人员将PDA的优点融入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医生利用移动设备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电子病历,获取相关诊断和处置信息以及下达新医嘱,更加方便了用户获取移动医疗服务。
我国研发的手机具备医用PDA功能,此功能凭借共享检验图像来实行远程移动会诊。
医疗工作者能够使用它与医院系统进行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完成在病床前了解患者诉求、下达医嘱等工作,并在第一时间传输至HIS数据库,让医生与患者不再陌生与疏远。
此外,移动护理工作站的应用使护士运用平板电脑,将移动网络和医院的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从而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状况等信息,同时,医院系统中涉及的信息也将实时传输。
2.2 移动医疗在病患跟踪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监护管理工作是近年来移动医疗获得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以社区、家庭为对象,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研究炙手可热。
通过对远端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器材工业产品设计联众医疗:数字影像助力医疗服务患者的主要生理参数进行监测,然后运用通信网络把远端生理信息、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最后专家或专家系统给出诊断结果并提出处理意见。
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并使医疗诊治加速进行。
美国是移动医疗技术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NASA凭借远程监护技术让监测太空中宇航员的生理参数成为可能。
随后人体状态监护仪的微型设备在战场上得到运用,可以实时监测使用它参战的战士的体温、血压、心率等各项生理参数。
当前,有些主要的能够持续监测生理参数的技术仍在研发阶段。
现在已经应用的有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的无创连续监测技术。
随着可穿戴医疗技术的发展,诸如Amon、Lifeguard等多种可穿戴传感器和系统的应用得到了推进,比如通过各种可穿戴服饰来得到人体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等生理参数,并且能够随时随地监控着衣者的大量持续性的主要生理参数,在参数表现异常时立即报告。
中国联通的便携式体征信息监测终端――“智慧医疗急救监控”系统,其关键即是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等感知设备来及时获取医疗感知终端采集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解析和传输,
广东深圳专业STORZ内窥镜产品设计公司基于实时操作系统RTX51的多任务处理设备设计最后利用中国联通公司自有网络把视频、体征、所处位置等信息传送到后台服务系统,从而使医疗组织的远程医疗急救监控、诊疗与咨询的一系列服务更加便利。
2.3 移动医疗在远程医疗协同监护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医疗通过应用医疗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和软件应用程序,创建了一个更周密的远程卫生保健模式来转变医疗保健的合作模式。
移动远程医疗以病患为中心,聚合了从医疗记录系统与远距离监控获得的数据,从而产生了以时间为顺序的健康记录。
它还凭借移动医疗技术,增进了患者、医疗照护团队、患者社会支持这三者间的联系,维护了人们的健康。
在研究方面,希腊在1998年就己经对各种远程协同应用展开研究。
帕特雷大学与里恩大学医院凭借GIS、GPS、IEEE802.1.1等技术,协作研制了一种新型移动医疗系统,主要应用在医院救护车的运载、策划及评价方面。
里恩大学医院的损伤传送中心承担管控移动医疗系统的全部操作,使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经由每辆急救车内配置的全球定位系统的进行信息交互。
研究中也为了创建整体的配套辅助机制,而配备了为保障急救车交通顺畅的十字路口调节机制。
Bursell等曾研究过糖尿病患者眼部健康远程医疗问题,结果告诉我们:远程视网膜监测项目凭借一台便携式移动设备来获取低亮度级视网膜图片,再通过计算机辅助方法,迅速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查和诊疗。
病患在查看视网膜图片后,能够实现对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控制和对临床结果准确性的提升。
这一检测项目比标准的眼部护理更具有减少投入和提升视觉的成效。
在更多的欠发达国家,监控类应用部署较多,包括预防疾病发生应用、灾害救援应用、定位应用等。
3 移动医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未来发展趋势
3.1 以“拉近医患关系”为着手点、软硬件相结合
移动医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方面逐步由传统的PC机向终端转换,一些具备新式特征的医疗终端被广泛应用。
例如,家庭、社区医疗终端,它让家庭自主监护和诊断变成可能;再如网络医疗终端,它让医疗数据的远距离传送变得不再困难;亦或如无创、微创的医疗终端,它必将是医疗终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当前在我国使用较为普遍、效果较好的医疗终端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具备医用PDA功能的手机。
此类医疗终端因为能够共同使用医学检测后的图片,所以为实现远程移动会诊提供了可能,并且也为改善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运用EDA技术设计生产的医用PDA不但内置了WLAN和射频识别设备,而且还内置了专属软件。
通过此类医疗终端医护人员不仅可以实现与医院的信息交流,还可以实现在病床前完成有关病历,医嘱,病患等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且同步传输至HIS数据库。
第二类,便携式体征信息监控终端。
中国联通公司研发的“智慧医疗急救监护”系统就是此类医疗终端。
它利用人机友好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电子产品外壳工业产品设计基于Blog的产品设计知识管理交互界面管理体征信息。
具体来说,先采用视频等感知设备接收医疗感知终端实时数据,然后通过手机网络将体征信息等检测结果发送到后台服务系统。
这样就可以让远程体征信息监测分析与预警功能得以实现,它具备低功耗、易操作等特点。
第三类,健康管理终端。
此类终端运用有线和无线网络,把医疗监测仪与健康管理终端连接在一起,为多种来源的生物医学信号同时搜集和保存提供了可能。
通过配备的医疗监护模块,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解析,并在终端屏幕上呈现监测内容。
3.2 以安全为目标逐步升级防御技术
网络体系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创建工作中,从设计到实行再到管理,全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医院网络信息安全性,力争做好事前的预防、事中的监管和事后的反馈,持续推进安全技术与战略的发展。
首先,医疗终端的安全频频受到各种挑战,容易被攻击的劣势是导致数字医疗信息系统安全性低的原因。
每个用户的健康数据都涉及其个人隐私,因而,相关工作人员应防止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发生,设计稳妥的加密解密算法并创建密钥管理系统。
其次,因为医疗终端的数据收集量很大,而且对于临床诊断来说数据又至关重要,所以要预防被无端清除和更改等问题则应该设计大容量存储空间并创建安全的存储机制来加以解决。
再次,医疗终端设备可能在其它无线网络中被覆盖,因此,既要保障其它网络不受到它的干预,也要防范其它网络对它的干预。
此外,由于医疗终端大量集中,医疗组织为维持数据的即时连续传输,应该处理好怎样避免拥堵、怎样控制拥堵的问题。
最后,为了医疗数据能够在不一样的终端间精准互认、共享,既要避免信息不畅又要防止反复投入,相关组织务必拟定信
广东深圳专业中科电子生化分析仪产品设计公司引领智慧医疗未来开启医疗物联网时代息交互与共享的准则。
3.3 以开拓医院信息化新模式创建“医疗云”平台
通过创建“医疗云”平台,医院业务系统能够快速部署并进行统一维护,那么,医院就能够实现购进更少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从而减少了采买成本。
未来医疗信息化建设方向之一即是“医疗云”平台与移动医疗服务的大融合,这种发展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私有云”的无线医疗服务,能够为用户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提供便利。
运用新技术的“医疗云”平台,打破了眼下普遍存在于各个医院间的信息壁垒,使区域医疗信息化不再受地域的束缚,在更广区域内实现医疗信息的畅通交互。
此外,还可以全方位维护医院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障医院业务系统的持续性。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接受,而且绝大部分的医疗应用都可以在云平台上运行。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种物理服务器会被这种虚拟服务平台一步步取代,或许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趋势不可逆转。
4 结语
诚如本文中的相关文献所示,当前对移动医疗的运用包括了从人际交流到人与健康系统的交流,从医院医疗监测到病后实时无缝隙监测,从书面记录报告监控疾病到随时随地监控疾病等。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它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移动医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是一项持续的可以不断突破的课题。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移动医疗将会在医院的基础构成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电子产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妈妈在深圳打工会为将来重整医疗工作进程、改变原有就医模式、为医疗服务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根本性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结构工业产品设计医疗工艺设计在医院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变革。
【参考文献】
[1]王巍.浅谈移动医疗技术在医院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风,2010(8):249-250.
[2]吴民.移动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12-14.
[3]国伟,刘长兴.移动医疗系统临床应用的必要性[J].实用医药杂志,2010(2):13-15.
[4]李刚荣.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OL/J].数字医疗网,2010.
[5]谭庆华.从产业链看中国移动医疗的挑战与机遇[J].集成电路应用,2011(10):16-17.
[6]任行.国外移动医疗体系发展现状[J].中国数字医学,2013.
[7]王海燕,郭珍军.海外移动医疗信息化进展[J].技术专题,2012.
[8]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思考[J].移动互联网专题,2010.
[9]黄叶莉,段蕴铀,等.医院移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10]李建功,赵文东,王宁,等.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11.
[11]王园园,刘砚燕,等.移动医疗在卫生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12]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度行业报告[R].
[13]美国医疗信息管理体系学会.2010年报告[R].
[14]朱超,缑文海,王福义,等.医院体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55-57.
[15]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J].移动通信,2010(6):31-35.
[16]艾媒网.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互联网数据中心[R/OL].2012行业报告.
[17]佚名.iOS软件迈入医疗领域[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10):28.
[18]王姝淼,郑秋莹.手机健康软件Apps的监管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3(22):81.
[19]张文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潜力巨大[J].中国医院院长,2012.
[20]吴元立,杨宏桥,吴飞,等.电子病历在移动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1):122-166.
[21]陈敏亚,郑孔林,满�t.医嘱封闭环管理在我国院医院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1):858-859.
[22]赵冠人,冯端浩,杨宏桥.手机短信用药依从性提醒及药学服务系统的建立[J].中国药师,2011.
[23]国伟,刘长兴.移动医疗系统临床应用的必要性[J].实用医药杂志,2010.
[24]刘丽杭,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医疗设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陈小玲,阳历.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
[25]黄慧勇.中国移动“诊疗短信通”在我院的建立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2015.
[26]苏小刚,董秀珍,漆家学,等.移动医护工作站在医院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 [27]尹占芳,吕文红,郭银景,等.基于CDMA的移动医疗系统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8.
[28]吴元立,杨宏桥,吴飞.适用于iPad的跨平台电子病历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2011.
[29]杨宏桥,蒲卫,吴元立.军队数字化卫勤建设系列讲座[J].移动医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2012.
[30]史森中,刘洋.3G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及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31]凌泽军.孙震强.倪冰.庄永昌.张志荣.物联网手机设计研究[J].移动通信,2012.
[32]徐倩,赵文龙.国内外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启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33]刘哲源.基于智能手机的医疗检测系统[D].天津工业大学,2014.
[34]苏秋玲.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医疗系统终端设计与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35]李建功,赵文东,等.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周刊,2011.
[36]高源,张政波,等.基于智能手机的穿戴式移动监护系统[J].THESIS&RESEARCH
REPORT,2013.
[37]周卫权,尹柯.全科医疗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医学信息,2012,25(1):11-12.
[38]罗永刚,孙军,司子瑾.移动医疗应用中的信息风险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
[39]王强.论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R].2006.
[40]杨国良,左秀然.医院移动医疗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1.
[41]张会丽.移动医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
[42]Microsoft Understanding the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2007.
[43]Istepanian RH,Laxminarayan S,PattichisCS. Eds.M-health: emerging mobile health systems[R].Springer,NY,2006.
[44]Mechael P.WHO m-Health Review: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n m-Health Strategy[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45]Carol T. The m Health Summit local & global converge [EB/OL].http://www.caroltorgan.com/mhealth-summit,2014.01.14.
[46]Bursell S E,Brazionis L,Jenkins A.Telemedicinean docular health in diabetes mellitus[J].ClinExp O ptom,2012.
[47]AliSM,Aijazi T,Axelsson K,et al.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of glucose using a functionalized zno nanowire arrays based sensor[J].Sensors,2011.
[48]Lee R G,Hsiao C C,Chen C C,et al.A mobile-care system integrated with bluetooth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monitor,and cellular phone[J].IEICE Trans Inf Syst,2012.
[49]Figueiredo C P,Becher K,Hoffmann K P,et al.Low power wireless acquisition module for wearab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C].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Buenos Aires, ARGENTINA,2010.
[50]Lv Y,Zhao H,Liang Z,et al.A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service improves perceived control of asthma: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Telemed Health,2012.
[51]Robert Finn. FDA Clears iPhone/iPad App. Internal Medicine News Digital Network.2014.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