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设备工业产品设计深圳,30年N个定位
-深圳,30年N个定位
2019/03/05
2009年春节后,在莲花山公园东南角,一块平坦的绿地被选定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纪念公园”。
为了让国家领导人在出席特区30年纪念大会时能够为纪念园揭幕,深圳市有关部门邀请深圳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要求其在半年内完成这个“作业”。
但这个极具荣耀感的活儿,激发了深圳一些民间艺术家的极大热情。
张达利、吕军、左力等艺术家组成的艺客联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械产品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深圳招商新路径盟主动请战,要求竞标,深圳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也参加角逐。

  最终,一个与莲花山顶邓小平雕像上下呼应的“圈”的创意―这也是深圳公共艺术中心和艺客联盟不约而同的构思―得到各方认同。
30棵榕树构成环形的纪念林,寓意着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方画了一个圈,也象征着深圳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30年。

  特区之于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圈”。
它是“光圈”,给这块狭长之地以神谕般的力量,让它获得世上最大的奇迹和荣耀;它也是“圈套”,让这座城市为这个圈所惑,甚至陷入某种难以自拔的迷思……深圳头顶上的“圈”,也可被看作领导“圈阅”的笔迹,最终需要自身用实践作出注解,用不断的创新寻找定位。

  因为这个“圈”的含义过于丰富、复杂,深圳在寻找城市定位时也百转千回、费尽心力。

  “经济特区”是深圳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定位。
其源头是1547年意大利的来亨港。
意大利商人在全球洲际贸易的兴起之初扮演了重要角色,促使他们发明出经济特区、自由港这类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特区是1959年成立的爱尔兰山农开发区,随后这种模式因全球产业转移而在亚洲发扬光大。
当邓小平发起中国改革开放时,对内制度革新的急迫和对外部世界的巨大渴求,使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发动机。

  与各国经济特区相比,深圳经济特区绝对是个庞然大物。

  1982年初,深圳上空阴云密布,“租界”之诽、“姓资姓社”之争困扰着深圳特区。
这一年4月,在北京专门为广东深圳专业排尿监测设备产品设计公司作为样本的深圳深圳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主持人说,“我认为深圳搞那么大是不现实的,不是一般的大,是大的无边,深圳特区面积327平方公里,比全世界特区的总面积还要大,这么大一片特区,全搞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
”期间,深圳曾面临出口型特区和综合性特区的选择―那是深圳发展史上最关键的选择之一。
在关键时刻,深圳没有闭关锁城,决绝地选择了风险更大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的模式,这种勇气和力量何在?
  深圳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对深圳城市定位的出发点和思路不同,决策机制也不相同。

  第一阶段是从特区创立到1992年,可称之为“创”与“闯”的阶段。
这个时期,虽然特区不时处于争议和责难之中,但最高决策者邓小平与深圳实践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和配合。
这是深圳第一代领导人敢为天下先的源头和底气所在。
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开发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引领橱柜行业创新邓小平在深圳的两次“被”提问。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号称中国第一个“万元村”的渔民村,陪同的附城公社党委书记汤锦森小心问询:“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得人心,大家只是担心政策会变。
”邓小平沉思片刻,回答说:“变是肯定的,但只会越变越好。
”随后,邓小平前往蛇口巡视,袁庚则无所顾忌地提问:“小平同志,我们提出一句口号,叫做时广东深圳专业医疗设备工业产品设计医疗证明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知这个提法对不对?”这句口号在特区响遏行云,但在内地尚属禁忌,袁庚之问令在场百号人顿时哑然。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答道:“对!”
  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2010年,可称之为“守”和“求”的阶段。
其时,深圳对重大制度的突破已大体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铁律,而特区的光环在最后的闪耀后也渐趋暗淡。
1994年“特区不特”论点的提出,喻示深圳已走出特区时代。
对“特区不特”说,深圳一方面坚决予以反击,但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自身的未来。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WTO,人们更有理由相信深圳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

  新世纪之初,深圳开始寻求新的城市定位。
2000年4月,将深圳定位为华南地区重要经济中心的《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这是深圳在经济特区之外首次谋求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地位。
同时,在2000年纪念特区20周年时,深圳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城市”。
但这些提法并不足以填补后特区时代的定位真空。
2003年,呙中校的那篇著名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出台,这来自民间的城市之问震惊了深圳上下,时任市长于幼军走到台前与呙中校对话,为市民和投资商“打广东深圳专业医用设备研发工业产品设计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营销策略气”。
深圳城市命运和定位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命题。

  2003年7月,温家宝总理参加完香港回归祖国六周年活动后途经深圳,关注到深港衔接和深圳定位问题,旋即委派国务院调研组赴深调研。
不久,几套有关深圳未来命运的方案在坊间流传,最大胆的想法是将深圳升格为直辖市或建立深港自由贸易区。
一些本地的研究机构还正式提出建议:将东莞和惠州或其一部分划入深圳。
然而,与深圳当地的激情澎湃相比,国务院调研组犹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在吊足了深圳人的胃口后,骑鹤北还,杳无音信。

  深圳定位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深圳纵有万般心愿,也难逃左邻右舍广东省和香港的心思算计。
但是,深圳定位的盖子已经掀开,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积极分子,都不甘心于这座城市前路的迷惘。
情急之下,深圳焦躁急切地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定位试验”―
  2003年底,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大张旗鼓地提出要把深圳建设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打造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
但在这前后,全国誓言要建立国际化城市的,至少有十几个。
相比之下,深圳之“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所指的区域,是珠三角、华南还是亚太地区?语焉不详,信心不足,甚至有矮化深圳之嫌,“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在热闹一阵后便烟消云散。

  作为一句定位语,“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缺点是文字太长、内容宽泛、缺乏核心要素,不精确、不生动、不大气。
两年后的2005年12月,深圳似乎吸取了“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教训,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新定位―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市规划局发布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这样写道:到2030年,深圳将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即:“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
”与“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相比,“全球先锋城市”够威够猛,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城市有如此勇气。
从遣词造句上来看,先锋城市或许源自深圳初创特区时“排头兵”的称谓,彼时的“排头兵”勇于破除制度坚冰,杀出一条改革开放血路,而此时的“先锋”并无当年那坚定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使命告一段落后,不要说全球先锋,连中国先锋,深圳恐怕都算不上了。
于是乎,在媒体的多轮炒作后,“全球先锋城市”无疾而终。

  经济特区光环黯淡后的深圳,对新的城市定位上下求索,可谓殚心竭力,每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都会涌现出新理念、新词汇。
钢琴城、图书馆城、设计之都轮番上场,花样百出,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中国城市恐怕是全世界最热衷于城市定位的。
这并非市长们一时脑热,而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地方政府运作方式所决定的。
中国的地方政府就像一个个超级公司,市长们都清楚,没有定位的产品是卖不掉的!1990年代中期之前,经济特区的帽子还很管用,全国通吃,全球市场也很认。
但那以后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仪器外观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特别是上海浦东新区这一更大的经济特区的崛起,让深圳特区不再一枝独秀。
在内地城市特别是苏州、天津、广州等城市迅猛追赶下,深圳必须寻求新的定位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国家战略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沿海地区的发展也逐渐向北倾斜。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定位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甚至被视作二十一世纪的深圳。
2007年,武汉、长沙和成都、重庆分别国家定位为“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的“新特区”。
2005年,备感定位之惑的深圳,曾提出“新特区主义”来为自己打气,将特区精神演绎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声言要“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但这个“新特区主义”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老调重弹、自娱自乐,并无实际内容支撑。

  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自主创新上优势突出的深圳,及时将此作为新的城市定位。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09年5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外壳工业产品设计基于RFID的医疗器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月,“新特区”在全国遍地开花后,深圳这个最老的特区终于赢得与天津、上海等城市同样的地位:国务院批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位,通过深港合作,共建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为避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风头,深圳新定位中原有的全球金融中心没有登上文件。
尽管姗姗来迟并留有一些遗憾,但不可否认,这是继经济特区后国家给予深圳的最高定位。

  深圳30年的定位之变,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逻辑。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城市将“定位”等同于“地位”,似乎城市的定位就是市委书记、市长的地位。
这种城市发展观,必将使中国城市化过度依赖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中国城市带入发展的误区。

  在一则西方寓言中,驴子的主人为了驱使驴子往前走,在它的鼻子上挂了一个红萝卜,驴子为了吃到红萝卜,只能不停往前走……深圳的定位,就好比这个“红萝卜”,诱使这座城市不断向前冲。
什么时候,深圳和中国城市才能甩掉“定位”的魔咒,在一种自然、自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呢?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