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工业产品设计适应企业需求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
-适应企业需求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
2019/02/16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型学科,因此势必要求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要朝着多元化与交叉方向发展,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最佳化模式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求助于工业设计来提高企业与品牌的竞争力与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也势必是今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开展面向企业需求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是目前工业设计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工业设计;企业需求;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一.工业设计与企业的关系
  工业设计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处于前端研发的位置。
一个研发型的企业运作过程一般是:市场信息—产品规划—研发—批量生产—售后服务,在这个流程中,工业设计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的前期部分,其中研发又包含这样一些细分的过程:市场调研—设计方案—产品样机。
其中市场调研一般分为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对手分析,用户需求分析两个部分,设计方案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产品外观设计以及产品结构设计。
其中产品外观设计有分为产品形态设计与色彩设计等环节,主要解决产品在外观要素上的诸多要素;结构设计主要是产品内部结构框架与内部功能元器件的可行性分析与实现,比如家用电器或是数码电子类产品的内部电路板等元器件和软件的设计,这些构成产品的要素是在外观设计之前就要确定下来的。
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产品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是可以同步进行,在产品外观设计之前,产品规划书会确定技术方案实现过程中每个重要的功能模块需要的尺寸规格等问题,以及每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之下,外观设计才可以顺利进行。
工业设计在产品研发前期的过程中处于主导的位置,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的同时需要同步与结构工程师不断沟通与探讨产品外观与结构设计中一些影响设计的要素,设计师需要在准确的市场导入信息的基础上去思考产品的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各类人因要素与环境要素,最终获得最佳的产品解决方案,这些要素将最终决定产品的特征,所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工业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败。

  当今的设计行业,团队协作创新已经日益成为企业研发的利器。
团队协作是一种创新性的观念,可以渗透到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企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原动力,亦是科学的创新策略。
设计与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运作的两大重要环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程度日益密切,需要对设计进行管理,也需要对管理进行设计,因此,要完成一项好的工业设计不仅是一项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管理工作。
设计管理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项资源间协调一致。
现代企业的各项资源更丰富,结构更庞大,环节更复杂,如包括产品开发设计、广告宣传、展览、包装、物流等。
但是,由于对这些不同的流程缺乏协调的控制,往往使它们各自传达出的信息相互矛盾。
这样便失去了用设计手段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扩大企业影响的机会。
每一款产品通过市场推广都是企业文化的折射,许多企业并不了解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设计上的混乱局面。
在这些企业中,设计实际上完全没有受到管理,更不会被看作一种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潜在力量,设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为产品、包装、展示或宣传品所进行的独立工作,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也缺乏沟通。
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管理设计。
工业设计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实现信息的汇总,抽象出各部门、各设计人员“头脑风暴”中提供的构思,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市场需要,又使企业获利、建立品牌形象的双赢产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
产品形象,则是企业形象的代表,也是企业形象的基础。
而产品的设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有自己价值观、工具和语言的文化。
产品形象始终贯穿于企业形象,并指导企业形象的其他组成部分。
工业设计人员是产品形象的缔造者,是最了解产品的人;也应是最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的人,因为设计的所有产品必须符合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信念和原则,工业设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相对于企业的信息调研,是极富实际价值的。
因此,现代企业产品设计的各方面离不开工业设计人员的参与,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更是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参与。

  二.企业需求与设计师的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研发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企业越来越重视设计,也逐渐明白了出色的工业设计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是塑造品牌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
由此企业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大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工业设计师在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位置与作用; 2. 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3. 企业需要怎样的产品创新模式。

  2.1?工业设计师在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位置与作用
  首先,工业设计师在企业的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处于先锋与主导的地位。
从创新型企业产品研发的流程中看,首当其冲的是研发策略,也就是确定方向,具体就是产品规划这一环节,一个产品总是要经理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师需要参与到企业研发的产品规划策略中,对市场、竞争对手、用户等要素进行周密的调研,从中得到方向性的研发策略,这无疑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需要站在产品研发的最前端来对市场定位、用户需求、技术条件、工程策略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并得出较高可行性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工业设计提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应该成为市场定位的主要决策者。
产品研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阶段可以归纳为产品功能定义与产品设计方案;产品功能定义指的是产品的总体设计构想,其中包括产品结构框架的设计、产品内部功能元件的选择、产品具备的功能、产品研发的成本控制等。
以往的产品研发功能定义方面往往会由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经理主要由具备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员构成,但由于专业领域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某些环节与设计需求不能达到良好匹配的情况,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也要参与到这个环节中去,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去把控其中的各个环节,并提出方向性的建议,这对产品研发的顺利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产品设计方案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分别由工业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担任。
以往设计师一般只负责自己专业领域的产品外观层面的设计,其中包括产品形态、表面工艺、色彩设计等,由于与结构工程师等工程设计层面的脱节与沟通不畅,经常会阻碍产品研发的顺利进行,再加上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产品研发周期往往是分秒必争的,所以这对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不但要对产品外观层面有着良好的把控能力,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构与电气常识,以便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
只有外观设计确定下来以后,与外观相关的结构与电气设计才能进行,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大多会采购一些相关的产品样品作为研讨之用,设计师需要参与拆解样机,以充分了解功能原理和元器件干涉,是否会对外观设计造成影响。
  产品外观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师需要协调各方的意见,并与项目组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来选择最佳的设计解决方案。
在设计方案进入到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全程跟踪,在外观设计方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保证方案最大化的符合设计初衷并具备可实现性。
进入到功能样机阶段,设计师还需要控制产品的表面工艺与产品色彩,已达到应有的产品品质。
产品终将面市,消费者能够直接感触到的就是产品的外观与质感,所以外观设计的成败直接决定产品品质的优劣,某种程度上也对产品的销售有着较大的影响。

  2.2?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十项技能:
  1.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

  2.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

  3.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

  4.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

  5.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6.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7.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
至少经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

  8.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

  9.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

  相对于国外的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国内的企业对工业设计师的要求要显得更为实际,也就是希望设计师能够很快的“上手”,为企业创造价值与效益,经概括主要由几下几个方面:
  1. 出色的造型能力,具备优秀的形态推敲能力。

  2. 设计表达的能力,即徒手绘制设计草图和效果图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即熟练掌握相关二维及三维软件技能。

  4. 团队协作能力,即善于沟通,能够融入团队发挥团队协作创新的能力。

  综合国内外对工业设计师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得出设计师必备的几项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执行能力。

  2.3?企业需要怎样的产品创新模式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持久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成功的企业异常重视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对于企业新产品研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 基于全新技术应用的新产品
  2. 以扩充产品线为目的的产品系列化设计研发
  3. 现有产品的改良设计
  对于不同方向与类型的新产品,工业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目的都是完善该类产品的研发,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商业的成功,所以设计师需要做的是在合理调配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找到设计与商业的平衡点,以便最大化的获取价值。

  三.面向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研究企业需求与现行教育模式的关系已经逐步提上了教学改革的日程,现行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并逐步把校企对接结合到课程体系中,培养方式已经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但仍有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发那个面:
  1. 课程设计并未全方位地与企业需求挂钩。
即便是在校企合作实践课题中,学生很难在完成课题的大部分时间内驻厂了解与学习厂家的实际加工工艺与产品制造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 教师的实战经验不足导致其害怕学生的创造性收到影响而不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从而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对设计的衡量标准形成较大差距,不能符合实际的需求。

  综合上述问题,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拓宽知识宽度的同时增加知识点的深度,通过对设计课题的深入剖析与挖掘来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按需求培养人才。

  在当下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大好形势当下,工业设计师应该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以务实的心态在设计研发的各个环节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时刻走在创新的前沿,在企业价值创新的体系下,逐步成为设计管理者,并最终成为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工业设计教育要面向企业需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推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汤志坚.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4:80-81.
  [2] 李志峰.面向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57-58.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