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医疗产品行业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更加重视人的情感需求,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着眼于造型、色彩、人机上对医疗产品进行更深入的设计研究。
关键词:人性化 医疗产品 设计 创新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消费者对产品从满足功能的要求已经转变为越来越多地关注产品的心理感受上。
而需求的转变对设计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平时我们关注很少的医疗产品设计中,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对产品的需求不光只是可以使用,更包含了一层精神上的需要,也就是不再像过去计划经济下,人们的生活只是简单的吃饱穿暖、工具只要能使用即可。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在使用的各个层面开始追求个性化,服装、家电、工艺品等等一系列产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医疗产品还要墨守成规吗?还固守着黑白灰单调的设计守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适应于整个民用市场。
医疗产品设计有很长一段时间以“理性主义”思潮为主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经典工业设计原则,以追随使用功能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完全按照功能至上的原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一准则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其“技术至上”的原则造成了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感,这种并不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再加上技术上的局限性,往往出现了在医院最常见的四方块,满足于功能,但是情感上却是冷冰冰,没有从使用者“人性化”的角度去诠释医疗产品,这种重视功能主义,忽略了使用者的心里感受的产品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高科技时代下的医疗产品设计和传统的医疗产品设计相比,传统
标题的医疗产品往往只考虑使用者这一要素,但是新一代的医疗产品,产品的购买者为医院的管理者,使用者为医生或者护士等医护人员,最终的受用者是患者,所以我们在考虑医疗产品的设计时,这三组人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对象,但是这三组人员被考虑的顺序应该有一定的排序,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因为患者本身对医疗产品有着一定的排斥和恐惧感,我们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这一点。
还有使用者――医护人员是重要的操作者,对医疗产品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比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更方便的使用,避免操作失误是设计上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
Craig Jackson博士在2007年医疗器械设计大奖赛中就曾谈道:“我认为今年人们都非常关注医疗器械的使用性问题。
因为通常情况下,医疗器械的使用者都是在比较紧张的环境中使用医疗产品。
”[1]不管压力是来自患者的病痛,还是来自外界对其的要求,都存在发生错误的风险。
所以操作简单、执行准确的仪器非常重要。
对设计者来说,产品操作简单更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
与其他家用电器相比,医疗产品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医疗产品是比较专业的产品,有许多的局限性,比如产品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是最大限度的使患者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感觉到安全,增加亲近感。
再有医疗产品的功能性比较单一,一个产品只对应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只针对一种病症,有很强的专一性,和我们在家电产品倡导的多功能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我国的医疗产品设计中,人性化应该作为比较重要的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设计的形式要素(比如造型、色彩、人机、环境等)的一系列变化,引发“人”美好的生理体验和心
广东深圳专业永磁核磁共振产品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心得体会理感受。
这里既包括使用者也包括患者。
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人们对设计的关注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这是产品的曲线美,和人体一样,再美丽的外衣也要有优美的曲线才能衬托。
医疗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比较小巧的,可以手握或者是单手操作的、中型器械和大型器械。
小巧型的产品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如手柄的质感和产品本身的层次感;对于有几个关联产品的中型设备来说还应考虑产品之间是否有关联性,有统一的设计元素等。
造型上可以分为几何造型和曲线造型,几何造型有科技感,但人文关怀比较少;曲线型的产品可以增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所以比如显示屏之类的比较精准的仪器建议用几何造型,但是设备整体的造型应该考虑本身的线条是否圆润、柔和,给患者一种亲切感;而大型的医疗器械产品造型上要求和中型器械类似,但附加一点就是大型的设备应该考虑它的体量弱化,通过分割等设计手段减小它的体量感,使患者心理对产品更能有一种亲近感,减少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恐惧
广东深圳专业威力方舟输液泵产品设计公司工业设计感。
在设计中色彩的存在是一定借助于造型的,色彩和造型上的更好融合才能更好的表达产品,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阿恩海姆则认为“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这是
广东深圳专业华大基因产品设计公司工业设计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2]因而“色彩成为设计人性化表达的重要因素,在医疗产品中也不例外。
但医疗产品有着比较特殊的要求,分为无色医疗产品和彩色医疗产品。
通常加绿色和蓝色这样的冷色系比较多,绿色使人眼更舒适,能缓解病人的紧张、不安等一些负面情绪,而蓝色给人一种安静、冷静的感受,能更好的控制病人的情绪。
在色彩的运用上,医疗设备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应避免出现大红这种有一定指向性的颜色,而可以有针对性的用一些其他的暖色。
比如在女性的产科妇科病房里,适当加些浅粉色,浅紫色的产品,是不是让患者有一些温暖呢?现在我们的医院也有了调整,在产科的病房里,我们常能看到粉色的色调,给人以柔和温馨的感觉。
但是,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在医院里,需要的是适当的颜色的点缀,而不是喧宾夺主的很浓重的颜色,就像我们不需要纯绿色的一部CT仪器一样。
医院还是应该以白色和浅色为主要色彩的。
医疗产品的人机工程学是个很重要的设计因素,在使用产品时,因为医疗产品功能比较单一,进行使用时,我们要考虑的是使用者使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左手使用的多还是右手使用的多?使用的频
广东深圳专业华大基因产品设计公司工业设计率是多少?使用者的姿势是如何的?是站着使用的还是坐着使用的?如何设计才能使医生感觉到更舒适?如何能更快捷的操作仪器?患者如何能更方便的进入仪器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外壳工业产品设计医疗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更快的平躺?如何根据调整患者的身高来调整仪器?比如说患者可以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这就需要设计者调整仪器的测量尺寸,而在操作部分则需要考虑其操作高低位置必须与人体相应部位高低位置相适应,且操作空间应尽可能的设在人操作方便、反应最灵活的范围之内。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医护人员在长时间工作的状态下最大程度地减轻疲劳。
我们在人性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医疗产品的体积通常很大,我们要考虑使用环境空间是否充足?运输过程中门窗的尺寸是否吻合?使用环境是医院,要考虑到产品本身是否容易清洁、消毒?多人使用后抗磨损的程度如何?也应考虑人的心理,比如说增添舒适的环境,为了减轻儿童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的恐惧心理,卢舍仑儿童综合医院和飞利浦一起为而儿童患者打造了一个新型的放射中心,在该医院Yacktman儿童楼的那间新的放射室里,把一台飞利浦智能CT扫描仪放在一间曲线墙壁的房间里,在环境上给人一种更加柔和的感觉。
患者可以使用一张无线电频率卡来选择一个心情主题――即“智能环境”,该卡使用飞利浦科技技术,通过一个读卡器把特定的灯光和动画图案投射到墙壁和天花板上。
Anastos博士说:“小儿科的患者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少年,我们想提供一个让所有年龄段的小儿科患者都感觉放松的治疗场所。
我们还希望灯光和视觉效果能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减轻心理压力,让所有的人都有一个更好的体验。
”[3]这样的环境能大大减少小儿的恐惧心理,更快更好的完成检查。
我国的医疗产品设计刚刚起步,但现今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图中这款医用护理床为例:这款护理床从造型上采用局部曲面化处理,增大圆角,整个产品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电子产品工业产品设计深圳圆润,局部显示屏为几何形态,更具精准性,色彩上采用大部分为白色,局部点缀蓝色,让使用者心理更为平和,人机工学上该产品包括背板折起,坐板折起,垂头和逆垂头仰卧位均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能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左、右倾斜更能满足使用者床上翻身需要。
一键复位+一键到位+内锁外解+内锁屏锁+内锁即停,使操作精确快速,人机关系自然协调。
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医疗产品设计。
医疗产品中的人性化要素不止造型、色彩、人机、环境这四个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我们设计师的宗旨是不断的完善:以人为本,一切设计的根本从人的需求出发,我国的医疗产品设计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设计的语言让冰冷的医疗环境有更多人性化的温暖与关怀。
注释
[1] 关于医疗器械未来的猜想:公元2027年[EB/OL].http://www.eeworld.com.cn/medical_electronics/2007/1229/article_529_1.html.
[2] 王寒青:论“低碳经济”下女性消费心理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以折叠自行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
[3]飞利浦在美国儿童医院首建“智能环境体验”放射室[EB/OL]. http://www.philips.com.cn/sites/philipscn_zh/about/news/press/article-14453.page.
参考文献
1 刘观庆.从关怀设计到通用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2 范劲松,安军.论通用设计思想指导下的工业设计[J].包装工程,2006.4.
3 陈志强.人性化:设计艺术的表现与发展[J].装饰,2006.10.
4 杨文发,许世虎.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剖析和运用[J].包装工程,2006.6.
5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