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动态平板多功能诊断系统产品设计公司产品服务体系设计视角下的移动医疗产品初探
-产品服务体系设计视角下的移动医疗产品初探
2019/03/05
作者简介:尹亚伟(1990-)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硕士研究生,单位:江南大学,研究方向:交互设计。
  基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理论视角,关注医疗健康设计领域。
以近年最具代表性的移动医疗产品作为切入点,对移动医疗产品服务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商业模式、技术支撑进行初步解析。

  关键词: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医疗健康设计;移动医疗
  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理论起源于欧洲,被认为是通过设计手段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创新的可行方法,近几年在国内设计学术界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产品服务体系设计满足特定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工业产品设计深圳量化科学发展观等的用户需求和体验,包含多种不同的组成成分。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探讨
  医疗和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一领域的设计是有关生命的,设计师需要用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的医疗知识,相关的信息量非常大,一个人是无法单独完成此类设计任务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患者、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和朋友、医院的管理者、还有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在设计方案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1]。

  在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中,设计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创造和产品美化,而是从设计一个具体的物体到设计一个事件的变化,是与设计目标相关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协调[2]。
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视角去关注医疗和健康领域,用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去指导医疗和健康设计,也许是通过设计手段解决这个复杂领域的复杂问题的可行路径,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尝试。

  近些年来,“移动医疗”在智能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展的促进下,已经开始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仪器产品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其是近两年,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广东深圳专业医疗设备器械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安徽:工业设计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为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移动医疗相对于线下传统的医疗服务,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中的用户体验。

  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中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视角去审视移动医疗设计中的相关要素和问题,将有助于在具体设计工作中更加系统性的理解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要素,在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考量,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协调运作。

  1.移动医疗产品中的利益相关者
  在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中,服务的对象通常是患者,提供服务的通常是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医疗机构,以及其中的专业医护人员。
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社会和市场获得了更多参与医疗健康服务的机会,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也更加多样化,同时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还有着复杂的相互关联。

  移动医疗中的用户,不再局限于患者。

  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角度可以把所有的服务对象都称为用户,在移动医疗服务中,用户可以是有健康问题而需要治疗或康复的患者,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中的APP提醒自己在合适的时间服用相应的药物;用户可以是需要监测自己的健康状态的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婴儿等),例如孕妇使用家用胎动仪检测腹中的婴儿身体状况,在手机上查看经分析后的数据,从而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孕期生活方式;用户也可以是想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运动提升自己身体状态的普通人,例如跑步爱好者使用运动手环,配合手机APP,分析每次跑步的距离、时效、能量消耗等数据。
除了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使用者,用户有时也可以是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者。
比如目前市场中比较主流的在线问诊类APP“春雨医生”,常规用户通过手机上的APP提出关于病情的各种问题,而解答这些问题的医生,同样也是APP的用户,他们通过认真回答询问者提出的问题,给出专业化的建议,获取自己在“春雨医生”中的信誉和评价,也通过收取问诊费,获得收入。

  移动医疗的服务机构,除了传统的医疗机构,也有了更多的参与者。

  在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中,医院向来是服务机构的主体,从挂号、就诊到拿药、缴费,患者就医的整个流程,几乎都是在医院中完成的。
中国的医疗资源,特别是高水平医院的分布非常不平均,这导致了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产品工业产品设计99深圳反腐台风挂号难、住院难等一系列“看病难”的问题。
以“微医”、“就医160”为代表的移动预约挂号APP,就解决了一部分患者需要早早来到医院排队挂号的难题。
医院与第三方移动医疗公司进行合作,接入第三方公司的预约挂号系统,也缓解了自身的资源分配压力。
除了一些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公司,一些公司也开始独立提供移动医疗服务。
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Verizon在2013年10月,推出了一个移动医疗平台,用户可以将家用血糖仪、血压计等设备中的数据传输到云端的服务器中,并获取相应的健康信息反馈。
苹果公司也在2014年发布了iWatch智能手表和“健康”APP,通过iWatch中的健康传感器监测用户的身体状态,并同步数据至iPhone中的APP,为用户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建议。
一些传统医疗领域的上下游公司和机构,也开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
用户可以在各类掌上药店通过移动支付购买药品;用户可以在手机中联系义工组织,获取社会帮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

  移动医疗的监管机构,主体依然是政府。

  由于市场参与的复杂性,移动医疗的监管相比于传统医疗服务有着更多的困难,比如线上药品销售的监管、医生在线诊断的准确性、移动医疗中出现事故后的解决方案等。
医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移动医疗的发展也许可以缓解这类问题,前提是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使移动医疗可以自由而健康的发展下去。

  2.移动医疗产品的商业模式
  一个完整的可以协调运转的产品服务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利益流转。
从市场参与的角度来说,移动医疗必须有相应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目前,国内移动医疗领域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的多样化还不够,主要有以下几种:   医护人员信息化服务模式。

  “丁香园”是此类商业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才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
其移动端的药物信息查询软件“用药助手”已成为目前较为成功的移动医疗第三方应用,深受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欢迎[3]。
还有为专业医疗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杏树林”系列APP,旗下的“医学文献”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提供了移动端随时随地的专业医学文献资料查询;“医口袋”被称为是手机里的医学资料库,为医护人员提供2800多个临床指南、3000余条临床常用检测、600多个临床计算工具等,同时在线折扣销售专业的正版医疗电子书籍。

  医患关系服务模式。

  以“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医患互动平台,是此类商业模式的代表。
这类针对患者的移动医疗第三方应用,依靠医生资源,为患者提供发病到入院这一过程中的健康咨询和医患沟通服务。
在发展初期,这类服务针对患者都是免费的,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后,开始尝试“付费电话咨询服务”这一盈利模式。
这类商业模式也可以称作“轻问诊”,在国外更为市场化的医疗环境中已经有较成熟的发展。

  医疗移动支付服务模式。

  随着政府对线上医疗服务的逐渐放开和监管完善,线上的药品、医疗产品销售获得了相应的机会。
以“掌上药店”和天猫商城中各家连锁药店为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移动支付和快递物流获取药品,通常此类药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的折扣,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医院、线下药店对于药品销售的垄断,用户对于药品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模式。

  近一年来,移动医疗领域最为火爆的当属可穿戴设备。
以jawbone、fitbit、小米手环等为代表的智能健康手环在国内销售火爆,此类产品主要通过内置的运动传感器,监测用户的运动、睡眠等身体状况,指导用户获得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些用于专业诊疗的可穿戴设备也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出现,厦门凌拓科技于2014年发布了一款“云端健康检测仪”,它体积小巧,同时集成了血压、血氧、血糖、体温、心率、心电六大测量功能,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显示在Android或者iOS智能终端上。

  除了这些或成熟或探索期的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现行实践模式值得我们研究。
如四维科技“与社区医院和诊所共生”商业模式、新元素医疗“健康小屋+会员制服务”商业模式、中卫莱康“从医院开始,与保险和电信合作,坚持做服务商”商业模式等等。
未来我国可穿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工业产品设计循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戴移动医疗设备商业模式以及大数据信息服务模式亦将迎头赶上。

  3.移动医疗产品的技术支撑
  在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中,设施和工具也是重要的一环,在移动医疗领域,各种新兴技术就是移动医疗得以实施所需要的工具。

  广义来说,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给移动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背后,是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全面建成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4G的普及使得智能手机的网络连接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跃,移动医疗中所需的实时信息传输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云存储技术也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推广,移动医疗的各种海量数据可以被同步到云服务器中进行处理,再将处理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帮助他们更好的健康生活。
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中的核心,就是各种传感器,陀螺仪可以检测用户的各种运动状态;GPS可以计算用户的运动距离;红外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体温数据;甚至内置在纸尿裤中的湿度传感器,可以提醒妈妈给婴儿及时更换尿裤。

  作为移动医疗产品的设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这些领域的前沿科学知识,一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二是可以从这些前沿的信息中获得灵感,创造移动医疗发展的新机会点。

  产品服务体系视角下的移动医疗产品设计,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尤其是目前医学界已经将一些疾病从单纯的身体疾病列为“身心疾病”,社会化、市场化的医疗手段,也许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医疗服务的对象也不单单是患者,医生、护士、义工、患者身边的老人、朋友、儿童都是设计中可以关注的对象。
作为设计师不仅仅要运用自身掌握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更加有用、好用、吸引人的医疗器械,还要从社会关注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发现更多的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机遇,创造出更多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4]。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Craig Vogel,用户驱动的医疗健康服务设计[J].创意与设计,2014(6):广东深圳专业贝斯达DR产品设计公司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分析04-05
  [2] 彭晓娜,张宇红,移动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13(10):77-87
  [3] 曾征,万凡,移动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刍议[J].企业家天地,2014(7):36-37
  [4] 辛向阳,关注医疗健康设计[J].创意与设计,2014(6):06-07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