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结构工业产品设计深圳:打造世界级大都会
-深圳:打造世界级大都会
2019/02/17
如果深圳能够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突破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遇到的行为定式和思维定式,深圳将会继续承担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任务,更会为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特区,28年来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诸多的第一以及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
时下,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圳在此阶段又准备创造什么样的第一?许宗衡,深圳市市长,深圳本土选拔出的一位政府“掌门人”,温家宝总理特别点名提到的全国人大代表,两会期间欣然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对深圳的改革发展历程、改革再定位以及下一步的施政构想进行了精确描述。

  
   28年过去与未来
  
  《中国改革》:深圳的改革在全国来说是最早的,就以往历史来看,您觉得哪些深圳经验对全国总体和部分区域的改革贡献最大?
  许宗衡:首先,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深圳经验,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发展”。
当时,由于“文革”以来形成的严峻国民经济情况,国家急需探索出一条新路,即小平同志说的“要杀出一条血路”。
如何寻找突破口?就是特区。
现在,深圳特区向全国证明:“发展就是硬道理”,特区走出了一条真正成功的道路。
有两组数字就能说明这个结论:28年前初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经济总量不到1・9亿、城市人口规模不到3万、城市建设不到30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6765亿、人口总规模达到861万、城市建设700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从改革角度来说,就是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道路。
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经过28年坚持不懈地探索,于1998年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的城市之一,这其中最大的突破在于,变资源配置的计划手段为市场主导。
同时,深圳在全国范围内较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比如土地拍卖,符合总体规划发展道路的国企改革,通过全国招聘、社会招聘使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市场化配置,建立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等等,这些都属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涵。
可以这么说,深圳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第三,从开放角度来说,最现实的是如何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优势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在此,深圳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香港在管理、产业转移和经贸往来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以香港为门户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为全国提供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道路。
从房地产开发、对外贸易往来,到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再到外资建厂、承接国际制造业,深圳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发展过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今天的深圳,已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业和文化等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其增加值已经达到了深圳GDP的60%以上。
去年,深圳的能耗水平是0.578巴顿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高新产业产值达到7599个亿,占工业总产值的54%,为全国最高;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58%。
这些极具说服力的数字,表明深圳在中国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优化产业结构的探索中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

  第五,在用现代化、国际化标准规划和建设城市方面,深圳也探索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深圳完全按照规划建立,规划在不断地被充实和完善。
另外,城市的功能比较完善,环境比较优美。
在城市生活质量排行上,深圳一直位居榜首。

  第六,在改革开放基础之上,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深圳现在基本形成了“官产学研资介”间的互动,初步形成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
深圳的“四个90%自主创新模式”――90%研发机构在企业、90%研发人员在企业、90%研发产值在企业、90%专利发明来源于企业,被写入了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全国推广。
另外,深圳积累了一批创新资源,有7万多个自主创新品牌。
去年,申请专利达到35800件,全国第二,其中发明专利达19200件;同时,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2480件,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此外,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像华为、中兴、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等。
深圳没有名牌大学、没有国家级实验室,但这个城市的创新活力是巨大的。

  《中国改革》:实际上,深圳创造了辉煌,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试验田”任务,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城市范围的扩张,深圳自身已经面临诸如土地供给不足、公共资源调配失衡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中的致命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深圳重新定位的大争论,您如何看待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革再定位命题?
  
  许宗衡:成功和辉煌只能说明过去。
中央十七大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广东省汪书记在省委十届二十次全会上也提出“要通过广东的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思路。
据此,深圳要如何重新定位以推进发展?我认为,最根本的闪光点仍然是坚持改革与创新,这是深圳发展的根源和灵魂,是飘扬在深圳上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一面旗帜。
过去我们取得的成功依靠改革和创新,现在它仍然是推动前进的动力,未来也依然要高举这面旗帜来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一轮大发展。

  我想,深圳的贡献不在于它给国家增长了多少GDP,也不在于它给国家贡献了多少财政收入,而是在改革开放和创新方面,如何更多地承担起它的历史责任和定位,发挥它的作用。
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从2003年开始,包括这次大会期间都不断重申中央对深圳特区新时期的要求:深圳要建设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的创新型城市,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的新历史任务。

  完成深圳重定位实现再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性跨越,就必须抓住几个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把它更加鲜明地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此来突破机制和体制障碍。

  其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在工业上抓高端、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大力发展高投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低污染的三高两低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加快生产型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二三产业实行良性互动,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农业在深圳比重很小,去年所占GDP不到7个亿,但同样面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更具有地区性和国际竞争性的现代产业体系问题。

  再次,加快重大、涉及到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步伐,包括机场、港口、铁路、城市地铁系统,以及现代入网系统的建设,提高深圳地区影响力,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
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条。

  最后,着力解决制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问题,即水、电、煤、气,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安全系数,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坚持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城市交通、社会治安与就业等一些复杂突出的民生问题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优质化服务,使老百姓直接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在推动各项建设的同时,推动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形成深圳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民主法治建设、党的建设等。

  
   改革与创新是深圳的灵魂
  
  《中国改革》:刚才您多次讲到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那么在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自主创新上,深圳政府将会具体实施哪些举措?
  许宗衡:首先,我认为政府一定要提供一个宽松的自主创新环境,也就是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个非常重要。
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用十六个字概括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这是我们的创新观,也是特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政府的责任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使这种创新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第二,在自主创新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
首先,政府应该提高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
去年深圳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是250个亿,占GDP比重为3.30%,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城市,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但政府在这个期间的投入比例仅是10%左右。
另一个需要加大投入的方面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一些主导产业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基础,并向全国展示出一些优秀产业。

  第三,加大深圳与各大学校之间、科研院所之间、国家级实验室之间的合作。
深圳是一个年轻城市,吸收、引进、消化、再创新是长项,但由于教育、科研院所和实验室资源的短缺,使得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为软肋。
弥补这两个环节就需要建立资源间的合作。
最近,深圳打造的深港创新圈、中科院深圳科技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都是基于这些考虑来推进的。

  第四,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个创新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不会形成创新的实际效益。
建立除了行政之外的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更好的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中国改革》:在这种鼓励创新的氛围下,深圳下一步改革会重点选择哪些产业进行突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许宗衡: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抓高端和核心。
比如对深圳或者中国而言,芯片技术是弱项,但也正是IT产业的高端和核心,掌握这点就等于稳定了整个产业链,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现在,深圳正在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另外还在推进生物制药的发展,还有精细化工、汽车电子的综合配套、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业。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主推发展新材料能源行业。
在传统产业中,除了我们具有优势的以外,都要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产业中强调突出发展以金融业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如现代物流、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品牌旅游、高端会展,高端旅游、管理咨询等。
一般性的生活类服务业的发展,会更加关注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支柱来讲,今后仍然会着力打造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

  
  政改试验田与世界级大都会
  
  《中国改革》:深圳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已成为国家推广的一种发展模式,现在深圳再次腾飞实际上面临着其他地区同样的瓶颈制约,就是如何通过改革政治体制来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两会,也有代表提出要“让深圳成为政改的试验田”。
我们想请您谈一下,深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将会拿出怎样的方案?
  许宗衡:实际上,深圳的政治体制改革28年来从来没间断过。
我们最基本的观点就是,遵循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来建设一个基本比较协调的发展格局。
28年里,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四次审批制度改革、七次行政体制改革,包括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今年,深圳还要完成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直选比例将达70%。
这些改革都适度调整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些经验值得全国借鉴和使用。
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也在研究和思考怎样才能使深圳的改革更具有理性思维,更加系统和全面。
我们也更重视对改革成效的综合判断和研究。

  今后一段时期,深圳的关注重点将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三大方面的改革。
我认为,现在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人们的思维定式: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如何把改革的源动力或者说激情再次迸发出来,是当前改革的要点,而不在于改革的具体内容。
这也是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二十次全会提出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本质所在,如果深圳能够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突破我们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遇到的行为定式和思维定式,对各项改革做出综合安排,我相信我们将会继续承担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任务。

  《中国改革》:国家现在通过改革试验,不但要实现点上的突破,同时希望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以使改革试验成果能够更好地放大到全国范围内来实施。
深圳将如何进行这种区域联动?
  许宗衡:深圳的最大区域优势就是毗邻香港,承担着与香港更紧密合作的特殊区位功能。
深圳将会尽快完善城市间的一些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加大深港两地间的紧密合作,打通各种要素的流通渠道,促进两地之间各种要素的便利流动,为内地向香港乃至海外的辐射以及香港向内地辐射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深圳在整个区域竞争中、在城市群的作用中、在和香港合作中,有着任何一个城市不可取代的作用,两地之间的紧密合作会为共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创造有利条件,更会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