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血凝分析仪核酸提取仪产品设计公司器械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器械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019/02/16
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只占世界的3%,不仅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7%的水平也不相称。
目前,国内市场上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被国外或跨国公司占领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但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常规产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医疗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多亿元,但国际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我国的医疗器械研发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容量的50%~60%,进口产品大量占据国内市场。
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仅为10:1,而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研究设备和基础条件差、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

  (二)进口设备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对于临床工程没有规范的立法和认证制度,而且一些医院为了提高声誉和收益,盲目攀比,超前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资源浪费。
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引进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脱节的情况。
我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但管理却很不到位。
诸如CT等仪器的功能开发率只达到30%,资源严重浪费。
由于医生对医疗设备的认识跟不上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这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增长率达到13%~1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产品也逐步国际化,并拥有专利,比如CT、MRI超声治疗仪、带药冠脉支架等。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力量逐年增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区,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
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
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
我国正在逐步成为生产医疗器械的大国,如何成为医疗器械强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国应吸取DVD的教训,国内企业应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既要面向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也要面向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要敢于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冲击。
对内,以高标准要求企业自身;对外,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二、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
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
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器械多购买于80年代,设备陈旧,使用不便,急待更新;二是随着高新科技不断被医疗器械采用,使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灵敏度、微量分析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异性和有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三是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也必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
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
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推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
医疗体制改革的加快,无疑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和完备的又一助推剂。
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三、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自1978年至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1%,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国内医药咨询公司,也对投资中国健康产业非常有兴趣,可是投资者考察一圈后没人愿意下单。
原因何在?
  首先,投资回报期太长。
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
但是,医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其附加值不在于产品,而是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政府关系。
医药行业是政府监管的,与政府、医生建立关系的过程非常复杂。
即使投资成功,也要5至10年后才能见效,投资回报期远远长于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其次,中国医药政策与国外差距太大,境外投资者很难掌握投资医药行业的规律。
在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从概念到第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要五六年时间。
投资基金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要投入一亿多美金。
等到拿到美国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后,股权的市值就能变为10亿美元。
而在中国,即使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后,新药还不一定能卖出去,要进医保目录,要打进医院,还要让医生了解这种新药,程序太繁杂。

  再次,健康产业投资人才的缺乏。
美国有一帮专业人员从事健康产业风险基金的运作,可中国这样的群体尚未形成。

  最后,体制性原因。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前景最好、盈利最大的是公立三甲医院。
机构投资者看中了它们,可这些医院根本不对资本市场开放,医院的产权都在政府手中。
目前政府允许兼并、重组的医院全是民营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小医院,效益不太好。

  同时,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难以吸引外来风险投资。
即使公立三甲医院对外来投资者开放,由于体制落后、管理体系复杂,外来风险基金也不愿意接手。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难以吸引外来风险投资,但可以预计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一般而言,境外投资者都关注IT企业的发展。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设备业与IT 行业关系密切,境外投资者比较容易进入这一行业。
投资医疗器械的运作周期比较短。
一个仪器生产一年时间可以拿证,而药品审批需要三到五年。
2006年以来,一些投资机构已见到器械行业的投资优势,开始注入资金,医疗器械市场也进入缓慢发展期。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