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电子产品造型工业产品设计医疗投资“战国策”
-医疗投资“战国策”
2019/03/05
自2014年井喷式爆发以来,移动医疗这场大戏已经上演到第三个年头。
不论“老牌”企业,还是新创型企业,纷纷打出推助医改,优化就医流程以及改善“看病贵、就医难”的口号,医疗的诸多环节或多或少被搬到线上。

  然而,移动医疗说到底还是用户接受为主,即线下资源的掌控,无法获得实际用户的公司在这场无序的竞争中,或悄悄谢幕或扰乱一池春水;拥有一定忠实用户的公司或许还能靠着上一轮融资苦苦煎熬,继续和VC相爱相杀,努力寻求下一次融资机会。

  可以预见,2016年是众多移动医疗企业至关重要的一年。
正如打车软件、美食外广东深圳专业恩普彩超产品设计公司浅议加快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卖App一样,前期的热闹纷繁谢幕后,清理门户的时候就该到了。
蜂拥而至的移动医疗企业终究会留下多少?移动医疗这场大戏会不会有新的高潮出现?请容我娓娓道来。

  从已公开的交易金额来看,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融总额达到7亿美元以上,2015年前三季度投融总额更是达到11亿美元以上,刚进入的2016年,已经融资的企业已经达十家以上。
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平台上,七乐康、健客网均发通告宣称已经确认完成上亿美元的融资。
其中七乐康正式确认已完成B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美元;“健客网”获美元基金“凯欣资本”1亿美元A轮融资,此前没有进行天使轮融资。
整体融资趋势也从早期的A轮融资逐渐向B、C轮发展,且投融资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省市。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开发公司工业产品设计一种纠偏器测试设备设计
  此外,从移动医疗产品面来看,终端用户可以细分为医生端、患者端、单科领域端;平台模式可以细分为智能硬件、院内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医疗新媒体。
当前具有代表性并经常被业内人士提及的产品:丁香园、MedSci、杏树林、杏仁医生、春雨医生、微医、就医160、医联、平安好医生、糖医生、医学界、影达科技。

  融资盛况同样意味着竞争的白热化即将到来。

  案例1:平安好医生&微问诊竞争事件
  近日,一篇《谁动了我的关键词》在成都创业圈广泛传播,而事件的两位主角正是我们现在正热闹的移动医疗圈,其中一位还是行业内比较知名的企业――平安好医生。
据了解,平安好医生“杠上”微问诊主要是因为“关键词”。
微问诊一方通过官方微博向平安好医生发表声明,大概意思是:兄弟,你在百度推广上买断“微问诊”这一关键词,使得用户下载微问诊的时候,跳转的下载链接却是平安好医生,拦截了微问诊的用户资源,这对于还在成长期的微问诊十分不利。

  众所周知,平安好医生自上线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在移动医疗圈占稳了一块根据地,并在平安集团雄厚的财力支撑以及平安保险、平安银行不断引流众多用户的优势下,有继续发展壮大的趋势,而微问诊在行业内知名度较低,整体发展状况较平安好医生不利,如果平安好医生真的买断“微问诊”这一关键词,微问诊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则要另辟蹊径。

  通过简短的对比,笔者发现二者共同出自建医生团队,7×24实时问诊,但这种模式在目前的移动医疗界还不普及,尤其是几乎很少有企业会选择自建医生团队提供线上服务,更多的是签约医生入住平台,医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用户提供健康服务,而自建医生团队又是保障实现7×24实时问诊服务的有力前提。
由于“师出同门”,平安好医生与微问诊主打宣传点的重合,平安好医生买“微问诊”关键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互联网创业一个较大的风口,互联网+医疗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相似的产品有很多。
面对竞争压力,很多企业都在抢占市场上狠下了一番功夫。
线上引流是一个主要获取用户资源的方式,而借助搜索引擎关键词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推广是业界一种常见的推广形式。
尽管这种推广方式合乎商业逻辑,但仍会在同业竞争中引起较大争议。
笔者通过安卓手机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春雨医生,出现在第一条的仍是平安好医生的下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材外形工业产品设计上海宝山宝康医疗电子仪器厂诉上海宝康科技有限公司案载链接。
这种做法类似阿里巴巴集团崛起的早期,他们几乎买断了百度搜索引擎,无论你在百度上输入什么,阿里巴巴总会是第一个出现的条目。

  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安好医生对春雨医生和微问诊关键词的买断,本身说明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广东深圳专业鱼跃血糖仪产品设计公司强化医疗器械自主研发以及同质化产品之间竞争的惨烈。

  案例2:珍立拍的第三者视角
  2015年下半年,医联获得由腾讯领投,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械设备工业产品设计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剪力墙结构设计云锋基金跟投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医联成立仅一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近200人团队。
三个月后,同样是医生辅助工具的杏树林于完成了金额为3200万美元,由天诚实业领投、开物资本跟投的C轮融资。

  融资成功的医联和杏树林当然皆大欢喜,这意味着它们在2016年的激烈竞争甚至是清理门户中握有了一定程度上成功存活下来的筹码。
但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形势也许就变得不太乐观。
首先,在用户总量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谁成功融资、谁融资多势必能够占据优势地位,并利用融资获取更多用户。
此消彼长,这意味着没有融到资的企业势必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定位于帮助医生在移动端快速记录病历,打造“工具+平台+渠道”的一站式医生门户平台的珍立拍而言,刚刚过去的冬天似乎不是那么温暖,融资的曲折也势必会影响随之而来的移动医疗分化大战。
在这种情况下,珍立拍掌舵人DR.2发表了《为什么我并不care医联杏仁医生和杏树林的大额融资?》,在文章DR.2表明了自身对于融资的看法。
DR.2的主要看法有三:
  第一,移动医疗已经进入决战时刻而不是下半场,该行业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长机会基本上关闭了,小型医生工具或社区基本没有存活的空间,现在到了产业并购、重组和扭转基金登场的时候了。

  第二,不断融资扩张的平台,在实际路径抉择中,密集覆盖当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推广成本越高,推广效率越低,因为这是“小众圈层”的防御理论在起作用,后面再获得客户的成本会可能会比原来更高,由此会带来整个人力资源、成本绩效,甚至大规模团队的尾大不掉的问题。
  第三,过度融资意味着过度烧钱,而过度烧钱之后出现路径依赖,出现“剩者为王”的情况。

  实际上,珍立拍的观点仅代表了同业竞争中的旁观视角,因为其并非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存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因此通过相关言论,以期达到动摇投资人信心的目的,并伺机猎取融资机会。

  案例3:BAT布局移动医疗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布局移动医疗市场早在2014年便显露端倪,2015年以阿里、腾迅、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大举攻占移动医疗市场,投资明星企业,同时自身也着手打造移动医疗App。

  腾迅一直以来投资医疗健康企业非常多,除了大量和政府、城市相关的战略投资,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腾迅相继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卓健和医联,投资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开发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医疗资讯总金额达到近2.5亿美元。

  从腾迅投资动作来看,分别是在互联网医疗最热火、互联网+医疗热潮中慢慢冷静的时候,纵观腾迅的四笔投资,可以清晰地看出腾迅的布局,挂号网代表线上看病场景、丁香园代表医生学术交流场景、医联代表医生社交场景、卓健代表医院互联网化场景。
在这四条主线之外,腾讯还有一个自己孵化的产品:糖大夫。
通过糖大夫,腾讯直接切入慢病管理、保险领域,而中间的重要纽带就是丁香园。
在宏观层面,腾讯逐步完成了从地方政府、医院、医生到患者的布局,而在中观层面,腾讯对细分病种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不管互联网医疗如何快速发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医疗健康这大战场,腾讯一定不会缺席。

  百度在医疗产业的投入较为保守,大部分动作集中在其自身的云健康平台以及云健康硬件方面。
2013年,“百度健康”上线;2014年,百度开放其百度大数据引擎,开始接入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进行数据加工整理;另一方面,通过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和智能穿戴设备记录人们的健康数据。
2014年10月,百度推出医生在线咨询服务。

  2015年,百度在医疗上的动作变得异常凶猛。
为更好地形成线上线下闭环,先是与国内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随后推出“百度医生”App做为连接点,连接病人与医疗服务;2月,百度战略投资医护网,将百度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至线下。

  阿里巴巴围绕移动支付开展合作,打造在线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生态圈,从医药电商切入市场,先后投资了寻医问药网、华康全景网等医疗平台。
去年年初,阿里巴巴又收购了中信21世纪,更名阿里健康之后推出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
支付宝将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仪器工业产品设计浅析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未来、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以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此外,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已经在北京、河北、杭州试运行。

  不管互联网医疗如何发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医疗健康这个大战场,BAT一定不会缺席。

  ……
  行业中关于2016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已经不乏各种“大拿”撰文分析,无论怎样比喻这一年的竞争态势与发展,移动医疗市场当前已呈现出如下特点:
  1.移动医疗公司的业务体量越来越大,产品用户数也越来越多。

  2.移动医疗行业的业务越来越交叉,产品越来越呈现平台化,现有公司已经如雪球般开始越滚越大,因此留给初创公司成为平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3.行业开始了收购整合,并购基金开始进行投融资和资本布局,行业内的公司已经逐步开始上市和上市计划。

  4.大体量企业融资额越来越大,初创团队融资越来越艰难,中间的团队还有融资机会,因为还有一些后来进入的投资人想要“赌”一回。

  移动医疗已经开始显露并购整合的趋势,仅两年内,获得资本支持的优质企业,本身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优质资源,也许移动医疗企业的上市已经不远了。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可以谓之为移动医疗的洗牌之年。
优质项目与企业将会获得资本的亲睐,进一步抢占市场与用户资源,然而,今年下半年会有一批入局,在技术、运营和对医疗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无法融资而淘汰出局,正如前两年热闹的打车软件大战以及美食App大战一样,留下来的不是背景强大就是本身产品足够接“地气”,明确洞察到市场生存法则。
宏观来看,善于冲阵的公司都不会倒闭,最多是掉队而被合并;中型的创业公司有几百名员工、几十万医生或几百万用户,在某些领域内多少有些积累,一时融资不利也不会直接倒闭;大批没有大体量真实用户和鲜明医学特性的项目倒闭,这就整个行业而言意味的适者生存与新陈代谢。
未来,移动医疗领域肯定会出现几家独大的趋势,但会比其他行业的格局更大一些,因为医疗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般不会出现BAT三足鼎立的情况,而是以差异化竞争全球。

  路北,毕业于西北大学,现从事移动医疗传播分析及医疗改革实践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