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器材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浅谈"互联网+医疗"
-浅谈"互联网+医疗"
2019/03/05
眼下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文章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站在互联网公司的角度看问题,很少有站在公立医院角度阐述观点的,笔者在公立医院从事信息建设已经有10年,所以我想从一个医院信息化工作者视角阐明:我眼中的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造型工业产品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互联网+医疗"应该一个什么样子。

  1概述
  自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在中国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以"互联网+"的形式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正逐渐改变着普通人们的生活方式, "滴滴打车,饿了么,淘宝,大众,京东,携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互联网+"的典型企业,它几乎覆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构成消费主体的中产阶级,出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使用手机APP在网上购物,出行,旅游,休闲娱乐,订餐。
他们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观念每年为中国社会创造出大量的GDP和就业岗位。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健康医疗保健对应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遥远,进入"十三五"后我国的慢病和老龄化负担会越来越重,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有全球最多的医疗机构98万家,去年的诊疗人次已经到了76个亿,这在全球都是没有的,所以唯有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变革才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10年医疗领域里的"互联网+"的市场将会迅速放大,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医院信息化工作者的视角,谈一下"互联网+医疗"对医院工作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此大环境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如何与之相适应,因势利导助力医院建设。

  2新的就医流程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开发公司工业产品设计研发动态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预约挂号(门诊),转诊会诊平台(住院),医药店商,网络问诊,医药沟通随访,慢病管理等,业务主要发生在院前和院后。
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有"微医集团(原挂号网),春雨医生,健康之路,趣医网",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搭建预约平台,双向转诊平台,问诊平台,将原先只有在医院(线下)才可能发生的医患联系搬到了线上,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解决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现将"互联网+医疗"下的患者新的就医流程简述如下:
  患者在感到身体不适后,先到预约平台预约到想就诊的医生,就诊前可以在在线问诊平台和医生提前咨询沟通,沟通后在线下按医患提前预定好的线下医院就诊并进行检查和诊疗,如果需要住院可以在问诊医生所就职的当地医院住院,如果病情较重,医生可以通过双向转诊会诊平台向他熟悉的上级医院,或者医联体内的医院发起远程会诊或者直接转诊,医生也可将患者送到区域内的手术中心进行手术后在返回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此实现分级诊疗),同时患者在就诊,住院期间所有的病历文书和医嘱信息上传到卫计委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存档。
患者在院内治疗得到康复后,进入慢病管理和院后随访流程,医患之间会过类似"杏树林,杏林医生,趣医院,微医"等平台建立患者院后的健康管理和养生服务,在患者本人授权后,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医生和慢病管理医生或者社区医生根据患者居民健康档案中提供的信息,对患者的健康和疾病进行跟踪,以预防为主一旦有复发征兆可马上通过平台到当地线下医院就诊。
同时签约医生应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患者院后的身体状况和诊疗行为,供患者日后就诊时查阅。

  3新模式的优劣分析
  新模式给医院带来的好处,问题与思考:
  好处一:预约平台,在线问诊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方便了长期就人群便捷就诊,复诊,但是也改变了到医院诊疗患者病源结构,原先新患者居多,现在复诊患者居多。

  问题一:自2015.4.1日以来,安徽省在所有三甲医院推行限号和调价,即每个医生只能看20~30个号,每个号头费也由原来的几块钱调整到几十元,以起到分诊的目的,让一些小病的就诊人群,不用到大医院就诊而是就近在社区医院就诊,但是这也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限号的原因,患者在医院挂不到号,转而使用问诊平台线上与医生问诊,这个时候会发生费用,一般在60元以上,然后在到线下与医生见面诊疗,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可能使优质医疗成为有钱人的专享,不会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器材工业产品设计正确认识结构设计使用网络的农村人群和弱势群体很难通过平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因为除了一线大城市医院,一般医院的号头费大都在20~30元之间,刨去医院提成,门诊坐诊的号头收入要远远低于在线问诊的收入,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医院的医生更愿意在线上接受患者的问诊,而不愿意在医院坐门诊,这对医院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思考一:医院在建设号源平台的时候不能将所有号源全部放到预约平台上,应该留一部分给到医院窗口就诊挂号的新就诊人群,同时要留一部分门诊号头给医联体医院。
同时加强门诊坐诊医生的绩效考核,与坐诊医生的职称挂钩,提高门诊号头的医生提成比例。
提高门诊优质医生的门诊出诊次数。

  好处二:双向转诊会诊平台的建立为区域内的医联体医院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桥梁和便捷的手段,通过转诊会诊平台,下级医院可以从上级医院那里方便的获得技术支持,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同时也能从上级医院那里得到稳定的康复诊疗病源。
上级医院也可以从下级医院那里获取优质的病源,而不是感冒发烧之内的小病,上级医院在对患者治疗后,待病情稍加稳定可以将患者转入下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率。

  问题二:双向转诊平台只是一个工具,要真正的实现分级诊疗还需要面对许多实际的问题,下级医院在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时候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床位住不上,一种是住不满,这就需要专门一个班子的人员去运营转诊会诊平台,协调各种资源。
但是现在往往公立医院负责对外医疗部门的工作人员就2~3人,单靠医院自身的力量开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医院往往寻求社会力量开展工作,现在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社会力量也积极介入互联网医疗,一旦互联网公司扼住了医疗大数据的入口,很有可能导致医院优质医生和病源的流失,站在医院角度来看怎么看都是对医院不利的,而且商业公司一定都是逐利的,如果优质医生和病源向收费更高场所流动,一样会增加民众的医疗负担。
  思考二:医疗业务上大型公立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为对外医疗部配备足够的人员进广东深圳专业医疗电子产品结构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与行为导向研究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设备工业产品设计个性化医疗行运营(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协助,但是主动权一定要在医院自己手里),医院主导让大医院的上游医生走下去,把下游医生请上来,在医联体的上下游医院之间建立互利共赢的机制,让习惯成为自然,建立医院稳定的病源流,信息技术上会诊转诊平台应当走专网,而非公网,以保证数据安全,将医疗大数据的入口留在医院和政府手里。
而非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去处理,医疗行业有别于其它行业的商业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其他行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否则很有可能走入另一个"以药养医"的逐利怪圈。

  好处三:院后的健康管理是"互联网+医疗"中创造商业价值和健康增值服务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做成医疗加保险的商业模式,因为院后患者已经康复,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参与社会活动并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他所需要健康产品,院后发生的行为也可以引入商业行为,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互联网公司可以与区域内的大型三甲医院合作,将他们纳入其线下医院,打造中国版的"凯撒医疗",患者在医院出院前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推荐合适的医疗保险产品供有条件的患者选择,患者购买商业保险产品后与互联网公司签约的医生三公里内负责患者的一切健康问题,即尽量让患者在自家附近的医院或者诊所就诊,通过预防为主和慢病管理来降低医疗费用获利,最后将患者平均医疗成本降低于普通患者的10%~20%,以低成本配合高端的健康养生,体检吸引不同层次患者和人群进入其医疗生态体系,激活健康产业链。

  问题三:现在有些建设医疗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也在线下开设实体医院,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个隐患,拥有医疗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其手中多年积累下的信息和渠道开设或收购医疗实体医院,击垮区域的其它医院形成垄断最后的结果还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有可能导致患者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医疗负担加重,应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思考三:一定要在院后健康管理引入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形成竞争机制,国家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造型工业产品设计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的分析研究应立法保护患者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以及所有诊疗信息包括转诊预约挂号信息未经患者本人授权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4讨论
  互联网医疗与医院,医生服务应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就是信息革命的有效工具,他应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医院管理和发展,配置医生的服务,所以互联网发展的越好,应该越有助于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越有助于配置医生的服务,而不是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大力发展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只做基本的医疗保障,卫生医疗事业涉及百姓民生,中国社会有中国社会的国情,"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编辑/丁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器械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