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械产品外观工业产品设计中国医改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之路
-中国医改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之路
2019/03/05
新医改的深入为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并深远地影响着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医改政策研究入手,研究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影响,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合作机遇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医改 医疗器械创新 国际合作
  一、中国医改
  2008年10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医改方案,从而正式拉开了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外形工业产品设计1983,胡耀邦在深圳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幕。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医改的大幕。
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并重点建设四大“支柱”,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医改政策正向纵深发展。
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政府医改投入的大量增加,医疗器械、普通药物和医药商业等领域将会有较大的增量,其中医疗器械行业将率先受惠于新医改,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有较大的扩容。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
  《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 显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3080亿元,15年间增长约18倍。
但2015年的药械消费比为1:0.33,远低于1:0.7的世界平均广东深圳专业贝朗血透机产品设计公司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与程序分析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1.02:1的水平。

  在新医改的政策推动下,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但从产业发展来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目前规模较小、技术较为落后,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急需雄厚的技术支持,并按照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进行大量的自主创新研发。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企业要从培育并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调整业务范围,打造新的增长点,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竞争对手无法摹仿的持续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仪器结构工业产品设计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应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根据中国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际提出研发思路,开发适宜的技术,既能保持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又可以降低价格,研发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企业应该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广东深圳专业医疗器材工业产品设计浅析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器械产业。
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优势,主动吸收临床医生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了解临床的需求,加快研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国际合作的机遇
  新医改政策为中国医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国际合作的机会。

  (一)医疗保健领域的市场机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健市场。
2010年12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旨在鼓励私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也已经放宽。
2011年1月,更是允许外资100%投资开办医疗机构。
医疗保健行业是中国经济中的最后向外国投资开放的领域,其发展机会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也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趋势非常明显,中国50岁以上的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40.2%,老年人护理市场前景巨大。
护士的培训和私人护士的需求十分巨大。
另外在牙科服务、康复和产前护理等领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国已出现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中产阶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尊严,需要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而目前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并不成熟,在这一领域拥有技术和品牌的国际企业将会有良好的机会。

  (二)国际医疗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因素成为国际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动力。
很多医疗器械跨国更是积极考虑如何参与到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中来并从中获利,并积极拓展在中国建设核心的业务能力。

  对于国外的医疗器械创业者、投资者,怎样参与到中国的医疗行业中来,有着多种合作方式。
比如国际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来拓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外壳工业产品设计上海市2010年第一季度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展其在中国的发展,包括获得政策和市场信息、中国药监局的注册和市场准入、管理代理商、制定市场战略等。
国外投资者可以在中国投资建厂,利用中国的人才、技术和生产制造能力,将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新兴市场销售。
如果跨国企业能在中国获得成功,那么便可以�拇俗呦蛉�世界。

  对于进军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而言,必须面对很多的挑战。
在欧美等高端市场运营良好的商业模式,有时很难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得到复制。
必须专门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其中有三大关键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服务覆盖面。
尤其在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将产品服务扩展惠及至广大的城乡人口至关重要。
因此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营销,都应该立足于中国。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及时调整策略,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机会
  在中国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也有很多学习的功课和成长的机会。
除了要找准自身的产业方向外,找到合适的发展途径也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优势,众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采取委托生产(OEM)或委托设计(ODM)的合作方式,与国际同行合作,同时引进学习国际水准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在与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国际通行的规则,获得国际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网络,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开拓海外市场。

  在全球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方面,也存在着中外合作的机会。
目前中国的品牌国际化工作相对较弱,特别在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进行定制或改动,中国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四)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人才是广东深圳专业医疗产品器材外观工业产品设计永恒的产品设计法则(下)  发展的关键。
国外企业来到中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政策缺乏透明度、分销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文化冲突、法规挑战等。
而随着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成为趋势,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国外企业要满足并符合中国政府在医疗行业改革中一些优先的需要,形成与政府的良好沟通。
因此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人才本土化非常重要。
本土化人才更了解下游渠道、产品分销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也更善于管理与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
因此,国外公司雇佣当地员工,不仅有利于建立与本土化匹配的管理团队,也有利于实现较低的管理成本。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缺乏复合型的医工一体化的高级人才,需要引进国外尖端人才。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化也需要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人才,通过企业团队成员的国际化能力来影响带动全体员工的国际化能力,进而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
此外,中国还需要通过“走出国门,请进来”的方式,包括与国内外大学、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培养人才,提高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疗器械行业人才。

  (五)联合研发适宜中国市场的产品
  洞察客户需求,让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GE、BD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很多外资企业也开始把研发中心放在中国,尤其在上海。
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机构拥有更多资源和优势能深入临床和基层。
国外企业可通过与国内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资源的协作,研发适宜中国市场的产品。

  目前中国农村大部分医疗机构还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装备,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以上。
而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财政集中采购,产品的性价比十分重要,因此,把握适宜性是农村配备医疗器械的关键。
目前,中国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需要的是体积小、价格低、移动灵活、操作简便、功能稳定的诊断治疗设备。
只有提供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六)对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医疗器械服务业
  生广东深圳专业维尔德彩超产品设计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产性服务业是围绕生产过程进行的,它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商。
在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同样需要众多的专业性服务企业,包括咨询规划、研发设计、计量检测、教育培训、专业认证、注册和技术支持等。
在欧美医疗器械产业中,众多的中小服务企业在产业结构及产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些专业化的服务连接成社会化的体系,形成医疗器械产业整体的规模和竞争力。

  随着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转移,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也蕴含着承接OEM的巨大商机,为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了众多的机会。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配套环境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没有形成体系,整机生产企业还不成熟,因此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OEM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为整机厂家提供技术与产品,在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并逐渐由零部件供应商发展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条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指望一次改革就能解�Q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医改还在艰难的探索中前行,中国社会还在不断震颤中变革,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磨合才能找到一条共赢之路。
我们也期望着在这条道路上能留下你的足迹,与开拓者一起开拓,也许这条道路会指向一个光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3-17.
  [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2009-3-18.
  [3] 201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外两重天.2011-1-14,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http://www.hdcmr.com.
  [4] 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J].财经界,2007.
  [5] 葛延风,贡森,著.中国医改[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